
《七夕……》
作者 :陈涛 诵读:天歌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自古以来,七夕就与一个感人肺腑的愛情神话连在一起,密不可分:
很久以前,天神织女下凡到人间游玩,在湖中嬉水时,让牛郎捡走了衣服,两人由此一见钟情,结为夫妇,并生下一男一女. 但人神的结合违反了天条,织女被捉拿回天庭,牛郎就用扁担,挑起一对儿女前去追赶妻子,王母娘娘却划出一条天河,阻挡在了他们中间,后来,两人的真挚感情打动了玉帝,才破例允许他们,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通过喜鹊搭桥相会一次.
牛郎织女的传说,虽然有不同的版本,但“鹊桥会”的结局,却可谓是大同小异,也由此而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与感慨,最有名的,当属宋代秦观所作的词《鹊桥仙》中的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堪称是对牛郎与织女凄美爱情的完满诠释,但无情的现实,却没有词人所说的那样理想,许多真实的故事成为打脸的事故.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好像时间与空间,永远都无法阻隔纯真的愛情,可是,长期的分离,一定会给感情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而且很多时候使得相思之苦演变为红杏出墙的诱因,这应该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之常情。深沉的情感基础不可能建立在长久的隔河相望上,多少对恋人因为劳燕分飞而各奔东西,又有多少夫妻由于聚少离多而分道扬镳,所以,时空中的亲密接触才是爱情的沃土.
神话,之所以打动人心,广为流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过滤掉了人间烟火,剩下的,只是至真至纯的感情纠葛,满足了人们超越凡尘的希冀. 我们总是热衷于故事里分分合合的跌宕起伏情节,而对于主人公平凡的日子,大多只是用一句话就概括了,“他们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而爱巢倾覆的原因,常常是源于平时鸡毛蒜皮的小事,源于锅碗瓢盆碰撞所出的杂音.
秦观的爱情观,看似唯美,但经不住现实的考验:当愛人的相思成为一种常态,周围的诱惑也会强化为实质的引力,当愛人的分离成为家常便饭,独自带着孩子的辛劳,便会积攒为无法排遣的怨气,变成解不开的心结. 诗句是文人墨客的手所绘出的绫罗绸缎,锦衣玉食,禁不起风吹雨打的侵袭,只能满足无法满足现实需求的人的臆想,从而升华为不可摘取的星宿,圆人们一个可以企及,但却实现不了的梦想愿望而已.
缺憾之美,永远是留给观赏者的遐思,而愛情之美,更多地蕴藏在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的琐碎中,超越俗世凡人的愛恋,或许,只能给神话和文学作品添彩增色,而如果要“两情若想久长时”,还真的需要朝朝暮暮的相伴,在长相厮守中,沉积出下意识的自然的親情,而不仅仅只是靠悲欢离合营造一时的激情.
璀璨的流星,能够闪亮人们的眼睛,却不能持续照亮大地,假如,将银河比作织女的梳妆镜,或是把它喻为牛郎汲水浇地的小河,这不就是一幅温馨浪漫的生活写真图吗?何须,再添加一个狠心的王母娘娘呢?
🎤主播简介:天歌,原名王向歌,教师,热爱诵读,喜欢简单快乐的生活,愿意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
📚作者简介:陈涛,学者,教授,诗人,博士生导师,社会活动家,1947年11月19日出生于南通启东,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务院引进办,文化部,大型企业,多院校任教,涉猎新闻出版,文化艺术,教育等社会各界,擅长语言表达,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创办人 演讲家 当代诗豪 半亩莲主。自1959年始 完成诗作三万五千余首,歌曲作词三百余首,众多作品在海内外广泛流传。代表作《享受孤独》《小草》《院里院外》《太极之歌》其中《长相随》获得世界金奖 《还我一个长安》获得龙年华人诗词大赛金奖。现居北京王府井,上海龙吴路。著有诗集《他们的对话》楷模文笔见傲骨,贤圣誓盟歌风多。视频深圳地铁 胸怀情义 达济天下金口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