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汉字五千年》解说词节选(一)
制作:王磊
监制:大漠飞沙
解说:夜雨风铃
***
这是一张公元前15世纪的文字地图,
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张由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组成的地图上,
由西到东,
依次分布着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
***
考古专家们发现,
这些人类已知最早的原生古典文字,
虽然还不能完全记录语言,
但语言中的主要信息都已经被凝聚在这些符号之中。
而事实上,几乎不约而同地,
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
这些大江大河的孩子们,都萌发了记录与交流的愿望。
***
于是,依靠环境和经验的赐予,
他们分别用美丽的图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记录下来。
而现今我们所看到的远古遗迹,
正是当年人类生存环境的留存或者生命形态的凝聚。
***
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和古中国甲骨文,
它们就像是人类建起的一座座真实的通天塔,
它们所储存的能量 、标志的成就,
培育了我们对祖先的敬仰,
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内核,
凝结成了每个民族的文化纽带。
***
然而,以追求永恒为使命的文字,
却与远古人类一样弱不禁风。
今天,四大文明孕育的古文字中,
前三种都已被深埋在岁月的风尘中。
而那悲壮的泯灭、沉重的掩埋,
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
而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
汉字的童年与这块土地上那些久远的王朝一样,
也被彻底的掩埋在厚厚的黄土下。
***
遥不可及的是历史,
但中国因为有了朝夕相伴的汉字,
所以无论如何回溯,
依然能够保持近在眼前般的鲜活。
这些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的古老符号,
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
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
***
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汉字所包含的东方思维方式---具象、 隐喻和会意,
是中国文化及其传承的核心,
这种思维形态被熔铸在汉字里,
令其成为种族灵魂的载体,
以及最重要的民族精神资源。
***
在漫长悠久的岁月里,
汉字的形体虽屡有变异,但却一脉相承,
忠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光辉历程,
清晰地照亮了中华民族踯躅前行的漫漫夜路。
不论是楚辞汉赋、二十四史,
还是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都是汉字数千年来用灵魂的砖石构建的精神大厦,
汉字使我们成为我们,
使汉族成为汉族,
汉字使中华成为中华!
***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
汉字与创造它的民族一起,穿越了厚重的历史,
在这块土地上执著地书写了几千年,从无间断。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汉字与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样,
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同寻常而又光彩夺目的奇葩!
***
(琦琦朗园出品)

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