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母亲的故事 文/陈昌兰
母亲的故事 文/陈昌兰
精华
热点
20-08-23 13:24
22280
阅读
关注
母亲
母亲的故事 文/陈昌兰
母亲的故事
文/陈昌兰
岁月的蒲公英悄悄飘来,落在头上染白了母亲的黑发。心中的碧水被微风吹皱映着影子,褶皱了你的面颊。九十岁的母亲,身体安好,能够生活自理。姊妹们经常听她讲故事。她时不时说上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话还得从解放前说起。外公在上海经商,做外贸生意,是个老板。外婆是小媳妇儿,婚后没有生小孩。外公从孤儿院抱回了母亲。起名(鸭子)。母亲自然就成了上海小姐。
战争时期父亲逃难到上海找到外公家打工。那个年代管打工人称伙计。时间长了。母亲就看上聪明勤快诚实帅气的父亲。外公便成全。婚后,也就是到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成立初期。打土豪分田地。爷爷让父母回家。于是父亲就带着母亲回到现在的如东。这一住就是一辈子啊。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一片漆黑的洞洞房子。三面泥土堆成的墙,门墙和大门芦苇编织,留几个小洞便是窗户。一盏煤油灯。那时称洋油灯,火柴称洋火。都是进口货。还用计划。夏天除了长见的苍蝇,蚊子,老鼠,蜜蜂,蝎子,蜈蚣,蛇以外,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虫子。样样俱全。就这样命运改变了给母亲带来难以想象的痛苦生活。
回到如东正赶上如东历史上最大的工程,人工挑挖如泰运河。因为过去没有机械。这个工程让如东人不知道流过多少汗水和血泪。也不知道倒下多少人没能站起来。个头只有1.56米的矮小母亲和父亲因为任务也赶去了。哭过多少回受过多少伤。对于一个上海小姐从未干过活是可想而知的。
一九六0年出生的我又赶上闹饥荒,母亲带上全家回上海躲避一阵。让我最难忘的事情是我上高中那年。为了八块钱报名费,家里拿不出。母亲请朋友到朋友的亲戚家借钱《也就是人上请人借》
我才能上高中。大兄弟生下来满头满身流毒水,母亲带着到处求医。日子就这样重复着,父亲对母亲关爱有佳,冬天划着小船带上网荡漾在清澈的河里,捞点鱼虾改善生活,夏天带着我们学游泳便满载而归的鱼,虾,蟹,河蚌,田螺。母亲忙碌一阵,美味野生佳肴上桌。母亲就成了地道的农家妇女。学会了做一手可口的饭菜,很多小吃,春天做蒿团,端午节包各种粽子,秋天做南瓜饼,全家人虽然穷点却其乐融融。
人生的路上总有不平坦。八十岁的父亲突然脑梗半身不遂。儿女们个个有事。照顾父亲的事就落在瘦小的母亲身上。父亲个头大而胖。大小便失禁母亲总是把父亲洗得干干净净的。忙父亲爱吃的饭菜。儿女们偶尔看望却帮不上忙。心里愧疚。一直照顾六年多父亲去世。母亲还是不断的念叨记挂着父亲。
是爱的力量让母亲坚持着。母亲先后生下了我们姊妹四个。从来没有怨言,从来没有后悔过。母爱是纯洁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只知道付出而不企回报的。
俗话说:好人有好报,天地轮回转,命运是前世今生所安排,善良的母亲不仅给了我一个和谐温馨的家,而且真诚对待亲戚朋友和邻居。认识我母亲的人都夸奖她。
天下的母亲最伟大。但愿我母亲健康长寿活到一百岁。给我们儿女多点时间和机会孝敬母亲。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1562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