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围山步道来太原多年,几乎每年都要爬崛围山看红叶,竟然不知道在崛围山的北边有一个登山步道,全长八公里多。这是太原钢铁公司投资兴建的一个公益项目,把崛围山北边好几座山都承包下来了,绿化山上,种植树木,沿着大山修建了蜿蜒曲折的登山步道。
步道的起始处是太钢盛钢城郊森林公园盖的办公室和修建的开阔的停车场,不算太大。走过一段普通的石阶梯路段,一个拐弯,是精心修建的一处水洼,里头养着几只肥大憨态可掬的鸭子,水洼用几个石柱组成过道,阿黄还没有站稳,跌进了水洼里,狼狈不堪。
过了水洼,是一段用废旧枕木铺设的一段山道,宽度正好是列车道枕木的宽度,精心排列,薄厚搭配,走在上面感觉很舒服。走完枕木山道,就是用圆木铺设成的步道。我是头一次见这样的圆木山道,一截圆木和一截圆木之间大概就是一步的样子,形成一个平台,走上去很舒服。这样的登山步道走了大概几百米,来到一个木质的瞭望台,站在台上视野开阔,周围景物尽收眼底。天气还不错,云雾满天,遮住了太阳,所以不太热。能见度差,楼房,电厂的烟囱,山脚下的汾河,呼延村的人工湖看起来影影绰绰,不是很清晰。
毕竟是登山步道,爬起来还是很累,我是一个比较胖的人,即便有阿黄陪着,到了第二个瞭望台的时候,还是有了打退堂鼓的想法。瞭望台上陆陆续续来了几个人,有两个太钢的退休女人,自己的地盘心理自豪,对登山步道分外喜欢,说起来都是骄傲:枕木的山道走起来都有弹性,感觉爽爽的。有江阳化工厂的两家人,比较喜欢阿黄,逗了阿黄一会。两口子商量着就此返回,女人还想接着爬山,胖点的男人衣服都湿透了,坐在木凳子上不起来,劝着女人:都九点半了,现在返回家十点半,就该买菜做饭了。女人心疼男人,只好同意返回。我也是狼狈不堪,衣服湿的贴身上,有了返回的想法。可是才爬了时间不长,原来计划的是爬完全程,自己在矛盾纠结中带着阿黄继续爬山。
山里的绿化确实做的好,红叶树栽满了步道的两边,能够想象树叶红了的时候满山的红叶该是多么火红!槐树,榆树,松树,柏树,杨树,沙枣树,大白蜡,臭椿,柳树漫山遍野,参差错杂。黄刺梅,鼠李,荆条,狼毒花,鹅绒藤,沙棘,艾草,狗尾巴草,刺棘,胡玫子,野连翘等各种灌木丛杂草布满了山崖小道,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竞相开放,给爬山带来特别的乐趣。
绕了七折十八弯,进入了后山,景致更加美丽,山色愈发青翠,植被更加丰茂,山道已经成了石头上开辟的台阶,走起来野味十足,有些山裸露出来,怪石嶙峋,泛着青白色的光,和郁郁葱葱的山体交相辉映。
到了一个叫天坑的瞭望台上,看到了漂亮的让人眩晕的天坑,山峰壁立,坑底幽然,长满了各种树木。看介绍,居然是张良躲避逃难的地方,张良后来被刘邦封为留侯,天坑所在的大留村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我欣喜地涨了知识。在这里又遇到江阳化工厂的两家人,带的女儿坐在瞭望台上现场写作文,那是姐妹两个,姐姐长得黑而胖,脸上是朴实热情善良,姐夫也很实在。妹妹白净漂亮,很文静,不怎么说话,但是喜欢阿黄,一直惊叹阿黄让她打破怕狗的成见。妹夫则显得斯文,带着一副眼镜,彬彬有礼。姐姐拿出带来的葡萄,热情地要给我吃,我说我有糖尿病,不能随便吃甜食,姐姐才作罢。还有父子俩也是江阳化工厂的,儿子在呼和浩特市读研究生,儿子长得眉清目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美丽的风景,热情的游伴,我的热情陡然高涨起来。对于走完步道全程已经没有疑虑,我和那父子俩选择上山的步道,而那两家人则选择下山的步道。那个父亲大我两岁,基本上都是同龄人,所以话题特别多,聊现在的新冠疫情,聊国际政治,聊国内经济,不知不觉我们到了横岭村,位于山顶之上的山村。
山村有几户人家卖水,黄瓜,还经营农家乐。我已经口渴了,买了两根黄瓜,削去皮,吃起来脆脆的,特别水润。阿黄也渴了,找来个纸杯子,倒上水,阿黄喝了一瓶水的三分之一,喝好了。和村民聊天,知道村里有一千多口人,年轻的都进城打工了,土地被太钢租赁了五十年,陈川平当太钢老板的时候给村民解决了吃水问题,村民都觉得陈川平好。但是对于土地被征用,觉得对土地是浪费,种上树又不去管理,浪费了土地。我想,外国的企业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因为没有任何效益,纯属公益事业。
下来的路上轻松些了,小路蜿蜒,植被丰茂,有些地方甚至只能佝偻着身子前行,甚至特别难走,野趣盎然。有些木凳子已经朽烂,有些木凳子被野草包围,已经不能休息了,一些木围栏已经倒下,一些地方特别难走,连阿黄都犹豫着不敢下去。我们现在做工程就是这样,做的时候务求尽善尽美,时间长了就疏于管理,任设施慢慢烂掉,看起来特别可惜。
蜿蜒难走的崛围山步道我和阿黄走了五个小时,回来后疲惫的一直睡了六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