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路
原创 王亚平 邵阳
文字的舞台
(纪实长篇小说连载之54)

【 54 】
女子营三连是不太好领导的。
原因之一是这个连是清一色的城市知青,之二是知青中还有不少干部子弟。
齐向东、邹卫红她们就在这个连。
齐向东这一向情绪十分低落。
她带领了一个排,专门负责修建一座铁路桥的桥墩。
这座铁路桥是女子营三连配合大桥局一处修建的第一座桥梁。由女孩子们独立承建铁路桥,这在整个分指乃至整个湘黔铁路工地都是破天荒的头一份。
它是新闻和宣传干部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铁建女民兵们的骄傲。
可是,有个桥墩建到一半的时候,出问题了。
经测量,桥墩出现了倾斜,如果全部建成,将达到两度的倾斜。
情况一报告上去,全路哗然,分指震惊。
省指立刻向全线发出通报,并命令四号桥墩停建。
在怎样对待这个桥墩的处理上,也形成了两种尖锐对立的意见。
一种认为,迅速采取补救措施,有希望维持在目前的一度左右,可以控制在质检标准允许的范围之内。何况这是女民兵独立承建的第一座桥。应该让她们继续修建。
另一种认为,作为国家重要的战备铁路,应该高标准、高质量,即使是倾斜一度也不行,必须炸掉重建。
这座桥墩是死是活,前途未卜。
齐向东她们排不能闲着,一个班去一处协助工作,二个班去搬运石料。
搬石头是重活,以前都是男民兵的事,后来女民兵不服气,说,时代不同了,男同志能做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做到。就派了二十个女孩子去运石头。
但男民兵也留了十来个人,以备不时之需。
说是这个地方的活最重,但在这里干活的人却没有谁觉得苦和累。
相反,觉得在这里干活特别开心轻松。
这里成了整个工地最热闹、最快乐的地方,成了青年男女们羡慕和向往的地方。这就应了那句话,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可是不累归不累,麻烦还是出来了。
一个叫小凤的姑娘,不知怎么就看上了一个男民兵。
那个男民兵长得太一般了,长相、个头都不怎么样,严格讲还算差的。混在男人堆里要想找到他还真得费点劲。
可是,鬼才知道小凤怎么会看上他。
不过,小凤也是个犟人。
前些年红卫兵最风光的时候,她要参加红卫兵。
红卫兵的司令就说,你想参加红卫兵这好办,不过,你的名字得改改,得改成军、红、东、坚之类的。
小凤一听就火了,我父母给我起的名字,我凭什么要改?不让我参加就算了!
小凤属于小巧玲珑那一类人,力气比不上别人。但她最反感别人同情她,照顾她。
偏偏有个男民兵老是默默地关照着她,抬石头的时候总把重量往自己这边移,装车时每每把小石头塞给她。
在男民兵中他算个不爱说话的,休息时经常静静地坐在一边沉思,或眺望远方。
触动小凤情怀的是两件事。
一是有一次留给他和另一个男民兵一堆石头,那个男孩说是去上厕所,一去就去了差不多一个小时。
他不等也不埋怨,就一个人干。
等那个人回来,活儿差不多干完了。
二是有一次小凤无意中看见他在偷偷地看着自己,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忘情。
看到小凤看过来。他的脸一下红了,赶紧把目光转向远方。
就在这一刹那,小凤心旌动荡了。
她发现那个男孩长得还不错,挺有个性,尤其那双眼睛,很漂亮,仿佛会说话。
慢慢地,小凤觉得和他在一起挺不错的。
休息时,小凤喜欢和他坐在一起,他虽然不善表达,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听众。他会用会说话的眼睛含笑看着你,用心地听,让你得到一种满足。
有一次,小凤发现他在一张纸条上写写划划,就凑过去,硬从他手里夺过了那张纸条。
原来是一首小诗,像是在表述自己的感情,又像是有点那个意思,挺朦胧的,但词句还算优美。
后来,小凤就写了一个条子给他。第二天,他又回了一个条子。
慢慢地,条子变成了信纸,一张变成了几张。
什么“互相学习、并肩战斗、共同前进”之类的话逐渐变成了“心心相印”、“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等这些能把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的情话。
据说他们还约过会。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有人说,好像看见他们坐在石场的大石头上,两个人还抱得紧紧的。当然,那个人说,不能肯定就是他们两个。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何况时间那么长,火那么旺。
而且,有这种迹象的远远不止他们这一对。
于是领导上果断地采取措施,男女民兵分开作业。
后来,那个男民兵也被调走了,而且调得不知了去向。
为此,小凤哭过,跟排长吵过,还摔过酒瓶子。
那也是没有用的。
下午卸石头时摔得满身都是泥,又追着汽车尖叫大骂的姑娘正是小凤。
麻烦的事还不止这一件。
齐向东排里还有一个女孩,和一处的工人好上了。好了还不算,据说还不止跟一个工人。闹得两个男人为她差点打架。
那些一处的工人们,对这些前来协助干活的女民兵们挺好。
重活、累活都不让她们干,有好吃的还常想着她们。比如打牙祭吃米粉肉,进城带点糖果零食什么的,都留给她们吃。
这些二、三十岁的男人,阳气正旺,精力过剩。口袋里又有的是钱。
当时,全国人平工资才三十多元,而他们差不多有一百五十元,是人平工资的三四倍,实在令人眼红。
所以他们一有机会进城就千方百计,偷偷摸摸让女孩子请假跟他们一块去,每次都要请女孩子们吃饭,有时还给她们买东西,买衣服什么的。
女孩子们当然都愿意跟他们去。
那时候小馆子吃饭,点一桌子菜,外带两瓶白酒,也就是五块钱左右。
这点钱对于那些工人来说,无异于一碟小菜。可对那些只能吃粗茶淡饭的女民兵来说,实实在在是一种享受。
有人向指挥部反映,常看见铁路局的工人带着我们的女民兵上街。
有人向女子营反映,不止一次看见某个女民兵和工人们在城里的饭店里吃饭。
那个戴眼镜的女教导员找到齐向东说,如果不管好这些女孩子,如果再有人向她反映有关作风方面的问题,她这个排长就不要当了。

(本文采用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