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康与我,是一场青春的约会,猝不及防,猛烈而短暂,犹如初恋,随着岁月流觞,模糊到只剩下一个名字的代码,却在深深的时光里刻骨铭记。

第一次见杜康,是在邙山岭上的一所私立学校里。
学校很大,占地上千亩,学生从小学到高中足有两三千人,来自河南各地。老师们也来自不同地区,有人豪爽,有人健谈,有人热情,也有人内敛,唯一共有的是青春。考试成绩优秀得了奖,工作突出受表扬,放假前的神清气爽,逢着机会便有人撺掇聚一聚。于是校园外简易的小饭馆里,就有了热闹的场景。七八个人,菜可以简陋,酒却不能将就,啤酒可以随意,白酒一定要杜康。有人招呼别人喝下一杯又一杯,自己却浅尝辄止;有人不动声色,却能海量品尝;胆小倔强的我,第一次逞强喝下几杯杜康,又被游说承包了两瓶啤酒,东倒西歪中却清晰地记住了弥漫在空气里的酒香。回到宿舍,只能侧身而卧,稍一平躺便觉天旋地转。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本以为可以酒醒了,谁知胃里翻江倒海,恶心呕吐大半天才算了事。从此再不敢喝酒,只是杜康的醇香甘洌,已留在记忆里,挥之不去。我的那些曾经的同事们,依仗年轻,每次小聚,必有杜康,杯盘觥筹间放飞梦想于远方,宣泄着飞扬的青春,无可抵挡。

再见杜康,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一群桀骜不驯的汉子,各怀心思,各为其主,性格迥异,却演绎着一个个共同的镜头:黑瓷碗倒入清纯的酒浆,粗糙的大手举过头顶,再回到长满各色胡须的唇边,咕咕咕一口气喝下去的,是豪爽,是肝胆,是英雄,是男人该有的模样。陋室,茅亭,洞窟,厅堂,豪宅,悲欢离合,风云际会,对酒当歌,酣畅淋漓!当腰佩短刀,手握酒杯,双目圆睁,慷慨激昂地高声吟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出场时,我们还能单纯地指责他的奸诈和狡猾吗?

如果说青春的杜康是短暂的,三国的杜康是男儿本色的,而我真正认识的杜康却是悠久的,文化的,发展的,传承的。
几年前年第一次随洛阳网络作家协会走进汝阳,走进杜康村,我才知道,那个留在我青春印记里的名酒杜康,原来就在离我不足百里的地方。

置身杜康村,一种关于酒的传奇扑面而来。盛夏的杜康村,远山含翠,曲水流觞,垂柳映道,苍柏虚掩,间以飞檐翘角、金碧辉煌的复古建筑,更彰显出明快、艳丽,激情飞扬又不失温文尔雅的中国早期建筑风格来,古朴厚重,历久弥新。

穿越五千年时光面朝我们微笑的这尊塑像,是造酒鼻祖杜康,他左手扶桑,右手拿着酒葫芦,神态飘逸,满目陶然。遥想当初他牧羊山间,把剩米饭倒进柘桑树洞的情景,竟有历历如我们童年一般的真实。而当酒香从桑树窟口传出,这个普通的放羊娃,便造就 了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同在的奇迹。在此后的岁月里,杜康造酒,刘伶饮酒,曹操解忧,七贤长啸……其间情趣,恐怕只有杜康祠前的那一只硕大的酒杯才能知晓。



此后经年,酒与杜康,杜康与酒,成为绵延不绝的历史佳话,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代如何更替,人们从来都没有忘记这个名字——历史更没有忘记。 只是没有到过杜康村的人,永远不会切身体会到这些名字的真实存在。 而我也是在走进杜康村,走进千陶万罐的地下窖藏,看到从厂房巨大的玻璃窗投进来的光束,映照在飞扬的蒸汽中,氤氲着成堆成堆的小麦、高粱散发出浓浓的酱香,才稍微懂得: 酒,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种味蕾的刺激,精神的亢奋,而更像是一种人生百味的注解,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浓缩,是人类从远古一步步走向现今的足迹。

酒祖,杜康,唯有走近,方能领会。亦如人生,唯有经历,方能释然而前。所以,我一次次走进杜康村,一次次陶醉在那一方与众不同的热土上,感慨不已。

作者简介:杨粉红,洛阳市洛宁县城关镇东关中学语文教师。语文学科技术带头人。坚持读书写作,以自己笔耕带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