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语文教学(之三)
石僧
语文教学,说起来容易,教起来可不轻松。
语文包罗万象,有丰富的底蕴和无边无际的想象。理想中的语文丰富多彩,有李白的千古才情,有杜甫的忧国忧民。有曹操的横槊赋诗,康慨悲怆。有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有柳七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不用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庄子的《逍遥游》中的大鹏,羽垂天际!古人的诗文,灿若繁星。我陶醉于课堂之上,我陶醉于诗文之中。当然,今人的文章,能入选教科书的也不是泛泛之辈。
语文教育除了鸡零狗碎的知识点,我觉得最关键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涤荡人们的心灵。文章之美包括语言文字之美,谋篇布局之美,意境内涵之美。
但是,语文也有它的难处。
语文教学之难,无非有两点。
其一,学生感悟能力不足。其二,考试之难。
首先说感悟能力。学生的感悟能力因人而异。有些学生看完一篇文章,深有感触,悟出道理。有些学生看完一篇文章,心里一片茫然,𣎴知所云。这两种感觉,就决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坏程度。所以,学习语文,需要有足够的天赋。天赋异禀,自然水到渠成。先天不足,就得加倍努力。
其次,语文和其它科目一样,需要考试。考试是检验老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试成绩也是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虽然国家提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制度依然是应试教育。中考、高考,仍然是学生升学必须要迈过的两道人生之坎。
现在的语文教育是幼儿小学化,小学初中化,初中高中化。语文教学的超前教育,让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学生每天都有大量的家庭作业,负担不起。哪来学习的快乐?当学习变成一种折磨的时候,哪里还有兴趣学习?而且,语文考试,是考知识的迁移问题。三年高中,六本语文教科书,真正考书本上的只有6分默写填空题。而这6分,却涵盖初中和高中12本语文书上的所有需要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听说这6分,以后连小学古诗文都要考,这无疑是大海捞针,除非你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阅读理解题,普通高中的学生,没什么阅读量,做起来也不容易。写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高分的也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也多。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因材施教,是孔先生的不二法宝。
总之,语文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屈原的这两句话,正是我从事语文教育工作的心灵写照!

作者简介:
石僧,本名韦超途,广西贵港市人,本科学历。壮族作家,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家。现供职于国际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