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 嵘 岁 月
文/常工
第十九章 勤能补拙

一九七八年初,我彻底交出业务,专职从事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如果仅仅限于完成月末报表,那么每月工作也就是忙在月底和月初那几天。我接统计时,郑家屯供销社的统计台帐残缺不全,为了健全完善历史档案,从接手开始,我彻底清理了各年度的统计报表,逐年追溯直至到1956年。从这一年开始我把各大类别的商品购销存一一登记录入台帐,一年一册,我花了半年时间,把前二十年的购销存统计档案建立健全。统计数据库健全了,我把十余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商品二十年的销售变化制成统计图表,通过数量变化的曲线进行分析,撰写了《从主要生活必需品的销售变化,浅析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文中列举了二十年的数据和统计图表,内容详实,分析透彻。这篇统计分析上报后,县社统计科十分重视,附上意见后,呈报四平市供销社计统科,四平市社又上报到省社计统处,省社计统处在统计简报上刋发。郑家屯供销社也由此而成为国家统计直报单位,我的工作量也因此而增加了,季度、年度统计报表,必须要有统计分析,随报表一同上报。

我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致认可,加上自己平时加强系统性学习,统计工作和统计理论积累也日臻完善和提高。在后来二年多的统计工作中,多次受上级部门委派参与培训授课,讲课备课,撰写教案,强迫自己要更多的涉猎统计专业方面的知识,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理论修养。在讲与学的互动中,品尝到了学习的甜头,进而领会了学无止境的深刻含义。
统计数字看上去是枯燥的,但是把这些枯燥乏味的数字,通过有序排列,进行科学分析,经过加工整理,它就会透视出跳动的旋律,这条跳动而优美的曲线,预示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趋势。我在工作实践中,经常把调查研究和统计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把调查获得的材料与统计数据对比分折,形成一个时期指导企业购销活动的研究报告,提供给上级部门作为制定经营活动决策的参考依据。

学习不仅仅让我收获了喜悦,更让我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为了弥补不足,我报名参加了县总工会举办的职工夜校,每天晚上下班之后,就前往夜校去上课,从七八年到八一年的三年时光里,风雨无阻,凭借顽强的毅力,在职工夜校完成了高中阶段的语文和数学课程。在此基础上,我参加了“中国语言文学自修大学”的自学,从八O年到八三年,我尽情的吸收着王力、吕叔湘、以群等当代语言文学大师输出的营养,丰腴着我贫瘠的大脑。对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对照《康熙字典》、《辞海》找出处,查原义,务求理解掌握,从不应付了事。对课后布置的作业,及时完成提交,以求得老师的指导。靠近乎原始的方式,以超乎想象的努力,自修了语言文学的大学课程,为后来的人生开辟了一条通途。
(待续)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秘书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