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 逅 瑞 金
1976年7月下旬,到县安置办拿到了盖有鲜红公章的介绍信,买了车票,第二次离开家,奔瑞金去了。
说实话,从部队乍回家的那个晚上,进门抬头就见到伸手可以摸到楼板的老房子,心里就有一丝悲凉,埋下了不知是逃避还是改造破旧贫穷的心愿。如今冥冥之中天助人愿,这愿望就要实现了,全县唯一出县安排分配工作的指标竟落在了自己的头上,能不叫人心情愉悦吗?
九O九,诱人而又憧憬的三个字,与常驻五里山的九O八仅差一个字,仅差数字一。在家读书时,眼瞅过同学中讲普通话的九0八子弟的优越,看过穿着大皮鞋同崭新挺括的工作服与奔跑在全县篮球赛中的神勇的九0八人。特别是那位听说还是全国劳模的大胖子,每天挑着一担鸡鸭鱼肉,从家门口美滋滋的走过,就产生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羡慕嫉妒。

龙南地处赣州最南端,瑞金则在最东端,去瑞金途中要在赣州住一晚。瑞金,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与内心似乎心灵相通,一见如故。从小学课本上,知道了瑞金沙洲坝红井的故事,知道了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故事。汽车停在了瑞金县城所在地象湖镇。一打听,沙洲坝离县城还有十几里地。没事,人逢喜事精神爽,再说经过了部队长途奔袭二百六的磨炼,何况现在身背挎包身轻如燕,十几里大路,小菜一碟,迈开腿开步走。路边买了红瓢西瓜,对半切开,一手一个,边啃边向目的地走去。不知不觉就到了从书本上认识的那个早已熟悉却是陌生的地方一红井。俗话说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何况这是个天下闻名的地方。我怀着朝圣一般的心情走近了它,但是,我却有些失落,它没有心中的那般高大神秘,就是赣南普普通通的一口水井,四周全是农田。通向水井的田堘,又窄又长,与众不同的是,在边上竖立的木匾上,题着那人人都熟悉的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感谢毛主席"。井台是砖砌的,不高;井里的水,黑黝黑黝的,不知深浅;井壁与水面都长满了厚厚的青苔。
怀着不知是落寞还是遗憾的复杂情感,我离开了红井。在下午四时许踏进了九0九大门,突然感觉有乡音在喊我。我心中感到纳闷,在这远离家乡的地方,我无亲无故,不会是听错了吧?思索中这乡音又一次响起,我定眼一看,原来是大刘一那位因老爷子原因比我低了一届的小学同学,那位在初中志愿和我们去墩头友农的同学。相识后各自介绍了一下情况,原来大刘作为九0九从赣州特招的篮球人才,下放在该队的知青点,如今正在摆摊卖知青点的西瓜。在劳资科履行完报名手续,住进了招待所,晚饭后我与大刘一起去了他的知青点。他神秘兮兮的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大箱子,从里面抱出一个大西瓜。我和他吃着这大红的西瓜,聊起了走出校门后的甜酸苦辣。想不到在母校分别,在瑞金相聚,这就是我们的同学缘。临走大刘高兴地告诉我,他马上就要离开知青点,招为九O九的正式职工了。
写于二0二年三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