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漂泊异乡的人来说,聊以慰藉思乡之情的应该是头顶那片不离不弃故乡的云。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一声声喊我乳名……”
当年彭麻麻的一首《父老乡亲》,唱出了多少游子的眼泪,勾动了多少漂泊客深藏在心底浓浓的乡愁!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共吃过一锅饭,同喝过一碗水,相醉过一瓶酒,你看着我成长,我瞅着你长大,光着屁股玩到大的,不亲也是亲。陈胜吴广带着一群庄稼汉敢揭竿而起,项羽领区区八千江东子弟能覆灭大秦,刘邦纠结一帮难兄难弟能建立大汉王朝,朱元璋聚拢儿时伙伴们能驱除鞑虏,由南向北的逆袭复统华夏创立大明风华,毛主席带领老百姓秋收起义点燃星星之火…多少的丰功伟业,都少不了父老乡亲的鼎力相助之功也。
在我小时候,洛南大渠的水还长流不息的,每个夏天都是雷振江、振龙,雷大军、小军兄弟俩,杨书堂,柴书振,柴小波等等我们一群小家伙们的游乐场所,戏水,凫水,潜水,玩水个个不亦乐乎。那时所谓的游泳只是旱鸭子下水,瞎扑腾的,简单的狗刨式也是要靠自个儿自学成才的。水性好的小伙伴年少轻狂,豪气的说看我给你们试试水深浅,然后一下子直挺挺地沉到水底,然后举起一只或两只手来,如果戏水的小朋友们看不到手指或者仅能看到一点点的手指尖,就会惹来一片叫好的喝彩声。

有一次,河水很深,水流很急,测试河水深浅的人扎到水底根本看不见手指尖。那时我水性不好,在河边上吃力的学着狗刨式,不知不觉中被水流冲到河中间去了,本来狗刨式的凫水就半会不会的,一着急力气也没有了,瞎扑腾了几下,就开始顺着水流往下游刮去了。溺过水的人应该知道那个时刻的心情,真是三魂出窍,七魄升天!就在我无能为力的紧要关头,突然一只手把我拉住了,把我拽到了河边上。当我缓过来气的时候,才知道是一个叫韦保超的伙伴救了我一命。他比我大二三岁,水性也很好。一起玩水的小朋友们或许压根就不知道,刚才有个小伙伴到鬼门关走了一遭。这件事虽然很小,他也没当回事,但是,对于我来说,永远会牢记在心里面的,否则我已经早早夭折在那个夏天的洛南大渠的水里了。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高中,大学求学路离家越来越远,家乡的影子也越拉越长了。读初中高中时都要住校的,那时候家乡贫困落后苦不堪言。住校生就要面临着躲无可躲的吃饭问题,每到吃饭的时候,学生们怀抱着各式各样的饭盒,手里捏着早早就算计好的饭票,蜂拥向学校食堂的打饭窗口,那时候饭总是稀汤寡水的能飘起筷子来,馒头也总是黄不拉几的,偶尔碰上个雪白的肉包子,那感觉就跟过年吃上一顿肉馅儿饺子一样舒服的。

饿过肚子的人应该知道那种滋味很不好受的。为了吃饱饭,小聪明就自然而然的激发了出来,讨好打饭师傅是最直接最见效果的好办法。于是,课余时间在别的同学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我就找各种由头去食堂转悠,说些好听的话,递一根便宜的香烟,帮忙打一点下手的活计......慢慢地就和食堂师傅混的脸熟了,关系也潜移默化的好了起来,感情也就日益增长起来了,于是,虽然还是那点可怜的饭票,可我的饭盒里多了些许面条,多了几根肉丝,如窝窝头的馒头也偶尔换上了热腾腾的肉包子。

我要好的同学李勇,宋飞家在学校附近,偶尔晚上跟着去他们家里过夜,也总能吃顿好的饭食打打牙祭。高中时的班长牛辉辉是我的铁哥们儿,他有个老乡在学校里开小食堂,我俩可没有少去吃小灶儿。在那个艰难的岁月,我的初中高中伙食就是在我的小聪明里混了个肚儿圆。在我的老同学们大都因吃不饱饭而落下各种不同程度胃病的时候,我要感谢那些善良的人们,是他们让我在苦难的日子,填饱了肚子,因而没有饿坏当初那单薄的身子骨!
最要想说的是家乡的红白大事,嫁娶盖房乔迁新居,每每遇到这样的大事情,几乎就是整村整庄的人出动了,道一声祝福或慰问,送一份小礼品,搭手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忙,然后主人家就请几个方圆八里有名气的大厨,熬一锅香味四溢的杂烩菜,好烟好酒好肉的招待前来捧场的乡里乡亲们,那是一副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

当然,最不想说的就是吵架争斗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情仇,也就有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江湖。再亲再近的人也逃不过相互之间矛盾的出现,不过,几乎每个村庄寨子都有一两位德高望重的和事佬,也叫话事人。我好哥们书振的父亲柴富起,从民办到正式的国家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一辈子,兢兢业业的工作培育出桃李满天下,因而也就成为了我们村庄以及方圆百里德高望重的话事人。遇到村里哪家有事儿出现纷争不下的时候,总有好事者请来和事佬说事儿,摆一桌酒席,把有矛盾的双方交到一块儿,就开始调和了,“都是吃着一口井里的水长大的人,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就为一点破事整得你死我活的没意思,看在我的面子上,你退一步二五八,你让一点三六九,这么着…那么着…”在和事佬苦口婆心的唾沫星横飞之中,在酒酣饭饱之下,一场即将出现的祸事就烟消云散了。正如鲁迅先生写的一样,“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啊,树高千尺忘不了根,永远忘不了与我同甘苦的父老乡亲。祝愿家乡的亲人们幸福安康!也希望家乡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作者简介:韦海民,笔名韦嘉豪,1979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赵村镇西陈宋村。2004年毕业于河南科技大学,现旅居河南省会郑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