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明天和意外,不知谁先来。至暗时刻,医者仁心托举生命之光
一一题记
我被一场雨一 剑封喉
但我从此知道如何发声
李川皖
8月12日,对我来说,绝对是一生中的黑色星期三。
这天我被送到安医二附院耳鼻喉(头颈外科二病区)急救室时,那场不大不小的雨早已停歇。室外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应是江淮流域洪灾之后难得的好天气之一。
而此刻,我正被一种叫会厌炎的疾病一剑封喉,已不能说话,也不能躺下,连咽口水都困难,只能坐在椅子上张着大嘴喘气,但大脑意识很清醒,感觉自己随时会窒息而亡,必须用手势与医生交流。接着就发现医护们一阵紧张而有序的忙碌。我先按医院要求,做了CT和核酸检验,以排除新冠肺炎嫌疑,再按医院规定,在各种承诺保证书上签字。
就在我即将被施以切喉手术紧要关头,该科室杨主任和医生小张、小宋及夏护士长简短商量后,果断改变急救手段:决定暂缓切喉,先用药抑制会厌肿胀,并随时准备切喉手术。
于是,我立马吸上氧气,用上心律血压机,挂上了头孢点滴。接着奇迹出现了。在医护们的全力以赴下,我的病情一小时内即得到有效缓解。

我似乎开始从死神魔爪里挣脱,生命的本能开始在医者仁心的托举下复活。此刻,病房外晴朗的天空里,竟然下起了一阵太阳雨,那么飘逸,那么绮丽。
其实,我此次不幸被会厌炎一剑封喉的诱因,正是两天前8月10日(星期一)上午那场不大不小的秋雨。当时,我乘地铁上班还没下雨,可一出地铁口,老天就毫不留情地来了一场雨。我想,地铁口离本单位也就三百多米,雨又不算大,冒雨疾走过去应该没事。何况我从小就经常冒雨上学放学,冒雨跑步打球,从未因淋雨生过病嘛。不过,我上大学一年级时,班上一位叫保哥的风流倜傥同学比我牛。一次课间,电闪雷鸣,风狂雨骤。只见保哥像一只黑色的闪电,瞬间冲入雨幕里长啸: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数年前,我到海南去看这位依旧英俊潇洒、已是成功企业家的同学,提及他的这段轶事时,他居然瞪大眼睛反问我:当真还有这么搞笑的事?搞得我真是当场尴尬,哭笑不得。
哦。扯远了。言归正传。几分钟后,天空低垂的云,漫过了我们办公大楼的玻璃幕墙。我也冒雨赶到办公室,因走出汗了,即打开空调一边贪凉,一边编稿,中午还在食堂吃碗大排面,吃罢回办公室接着干活,直至下班。其间还和同事们立足本职工作,探讨国际时局。当晚身体亦无任何不适。还做了一个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关的感伤之梦。

第二天一早起床上班,感觉有点浑身发酸,嗓子发干,脑门发热,头重脚轻。因不是很严重,也没太在意,直至下午下班,才发现呼吸开始困难,头疼发扰烧剧烈,顿时感觉不妙,故回家时直接去了本单位生活小区门口的为民诊所就诊,该诊所为一老中医世家的三朵金花所开,医术、口碑均好,前年这三姐妹曾帮我治好牙周炎引起的病毒感染。这次她们望闻问切后说:“老李唉,你因淋雨受凉,感染病毒,毒攻咽喉,比前严重得多。先给你服药吊水,看可能控制住,不行就要去医院治疗啦!"
这样,在诊所吊水至晚上8点回家,勉强吃了点妻子专做的流质晚饭,便早早上床歇息了。
翌日清晨6点,我被一阵喉咙刺痛及窒息惊醒,感到病毒吹响了集结号,发热发冷地交替着向脖颈进军,我的咽喉肿痛且发硬,已无法说话,冥冥之中,我仿佛都看到孟婆和奈何桥了。
此时,妻儿听到动静不对,见状大惊失色,赶紧驱车将我送到离家仅八百米的这家三等甲级医院。

在任何劫难中活下来的人,皆可称为幸存者。现在是8月17日,又是周一,整整一个礼拜过去了。我躺在病房里,虽然还不能说话,但已能自主呼吸和行动。这说明我真真切切地复活了。而这些天,我仔细观察身边那些终日忙碌的医护人员,发现杨主任和夏护士长无疑是和霭可亲的中年专家学者,而小张、小宋、小徐等和我儿女一般大的90后医护,均是业务娴熟、活泼可爱的帅哥靓妹。而且我知道他们当中,有出征武汉、勇敢战"疫"的志愿者。我虽还不能说话,可我时常以肢体语言向他们致谢致敬!
一天,杨主任笑对我说,知道我们当时为何决定暂停你的切喉手术吗?因为我们作为医生,希望保住每个病患的喉咙,希望最大限度地减轻病患的痛苦,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使病患早日康复!据我了解,你是法治媒体记者,是党的喉舌。所以,我们也希望保住你的喉咙,使你能继续为公平正义发声,为党和人民呐喊。
听罢杨主任这席话,我感动不已,热泪盈眶。我还是不能言表,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和资深警察的名义,向他敬了一个崇高的敬礼!

是的。我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见彩虹。我明了,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让亲爱的朋友热情相拥,真心的话和开心的泪,一定会在理想守护的人性光辉下流动!
是的。我会想念很多人,怀念很多事,珍惜余生的每一天。不久,当我可以说话时,一定秉持初心,牢记使命,即使有被雨淋透的时候,也会履职尽责地发出真实而正气的声音!

作者简介: 李川皖,生于川,长于皖,祖籍望江。现任安徽法制报主任编辑,曾从警多年。然命中注定与诗有缘,自认是情怀的忠实记录者,故从上世纪80年代初读大学时起,坚持讴歌人世间的一切真善美,共在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发表散文、诗歌400余篇(首)。
责编:荆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