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亲
文‖曹展

【每日一语】发现更大 世界,成为更好的人,每天清晨江东至尊与你不见不散——早安[玫瑰][玫瑰][玫瑰]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农历七月初二[玫瑰][玫瑰][玫瑰]人生在世,谁都有需要搭把手的时候。谁也不可能辉煌永久,谁也不可能落魄到头。别总感叹世态炎凉,情比纸薄,这世上还是知恩图报的人多。有能力时,多助人一臂之力;有困难时,必有人解燃眉之急。好人缘,是一点一滴铺垫的;好人品,是一言一行映衬的。不管是亲戚也好,朋友也罢,没事多联络,有事好开口;平时多帮人,急时有人帮;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我的父亲
文‖曹展
我的父亲曾经也是一名医师,一名上午坐诊、下午出诊走村串巷的乡村医生。在他所在的公社卫生院周围的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点文化的人尊称他叫“曹医师”,乡村大部分人都叫他“曹先生”,以致于我下乡插队时,父亲的大名也成了我的一张“名片”,为有这么一位父亲,我从内心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完全用了他一生的毕生贡献赢得了人们的敬重。我的父亲出身于一个中农家庭,说是中农,其实与贫农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有一头牛和几亩薄地而已(文革后,我们也沾了“中农”的光,连红小兵也当不了),我祖父去世早,祖母拖着6个儿女,父亲是老大,后来承祠他当红十四军牺牲的舅舅当儿子,从小靠外婆长大。到了14岁就去拜当地一个名中医当学徒。学徒中,他最穷,也最努力。起早摸黑死记硬背中医书籍,我家曾有一口蚊帐,上面有个洞,就是他学医时夏天蚊叮虫蛟,他就将蚊帐剪了个洞,躲在蚊帐中就着灯草火光读书的。父亲16岁就出来行医了,那个时候农村缺医少药,见到个“郎中”(农村对医生的习惯叫法)非常敬重,加之我的父亲对业务精益求精,为人谦和,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他一般上午在医院坐诊,下午就骑上自行车出诊,不管多远的路,有求必应,不管刮风下雨,天寒地冻,365天,天天如此。每次出诊归来,他下乡出诊收取的一、二毛出诊费,都如数上交医院。有时下乡,敦厚的农民为了感激父亲不分昼夜救死扶伤,总是想方设法给他吃点什么。
有一次父亲深夜归来,母亲发现父亲的口袋坏了,一问才知道,他给一个病人看病后,家属非要让他坐下吃碗蛋茶,父亲见他家十分贫困,硬是不肯,你推我拉,把口袋拉分家,这样事还有过多次。文革中,我父亲被称之为“曹半仙”,被当作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关了十多天,大字报写了一条街,文革后期搞经济领域阶级斗争,公社有关人把我父亲叫去算账,说他每天吃老百姓一碗蛋茶,一年多少碗,多少年,按市价,算了个天文数字,硬要我父亲交钱…~~真的是天不知地知,老百姓知,一个老实本分的乡村医师,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了过来。在他暮年之际,他的医术越来越高明,名气也越来越大,不仅当地人仍然找他就诊,就连台湾同胞也找他就诊………
写于昨天

感谢各位熟悉我父亲、不熟悉我父亲的及素不相识,近的和远的亲朋好友和朋友圈里的微友对我昨天写的随笔纷纷点赞,对老一辈的医风医德、医患关系产生共鸣!我的学兄原三余镇曹学东镇长还特别提示我,写你父亲还漏了一个细节,他说他父亲(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亲口回家告诉他们,曹子俊伯伯晚上撑着一把伞,在一团漆黑的泥泞小道上步行几公里去出诊了……其实这样的细节在他一生行医的过程中太多了……
我的父亲是位平凡之人,忠厚老实,同时也表现在他在教育子女、对党忠心耿耿,有一颗赤子之心。我父亲也算是一位老共产党员了,他的入党介绍人还是时任区委书记。他听党话,跟党走。记得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时破四旧,他认为是党的号召,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回到家拿起斧头就把自家旧式床上雕花板的人头像一个一个凿了下来,把几个古旧帽筒上的才子佳人像涂上了厚厚的油漆。他下乡出诊,看到一些患者拖着病体还一步一倒地去田间莳秧,他非常心痛,回家用竹片、高梁杆捣鼓了几年,要想发明一台插秧机送给农民兄弟,以解他们面朝泥土背朝天之苦,终于因他的医务繁忙,发明插秧机成了幻想。父亲自己清清白白做人,教育子女也是毫不松懈。我的家庭全靠父亲一人工资维系,比较贫困,四个子女的衣服基本上大的个子高了穿不下了,小的穿,我排行老三,基本上就没有穿过新衣服。虽然缀着补丁,但是干干净净,有些街坊邻居都羡慕说:曹先生家的小囡多干净!四个子女,上学去,都是学校还没有开门,第一个进教室,将教室打扫干净,静候同学们进教室。放学后,四个子女又就着二盏煤油灯温习功课,鸦雀无声。学期结束,家里的一面墙上,贴满了大家获得的“三好学生”奖状。记得我在小学三年级,学校进行少先大队改选,我获得了全校得票第二。尽管这样,挨我父亲揍的次数最多的还是我……😂😂😂
我的兄弟姊妹通过各自的努力,走向了不同的工作岗位。我的大哥从一位普通农机厂车工,走到了基层领导干部的岗位,并且还到了我老家所在公社任党委书记,我的父亲没有高兴得起来,这倒成了我父亲的一块“心病”,生怕他在老家给他“抹黑”。
我大哥的家住在另外一个镇,有二次过节,基层大队的干部找不到我大哥的人,就将二条大青鱼搁我父亲家了,我父亲见状,气不打一处来,马上把送礼人档了回去。另外一次,父亲同事的老公是当地小学校长给我大哥送了二双运动鞋,我父亲一点情面也不给,当场把鞋扔出了门外,那位共事几十年的女同事擦泪而去,我母亲也为我父亲这个“德性”落泪。我每次回家,母亲总是唠叨地对我说,你哥哥当这个官,你父亲在受害。我老家所在地,也是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区,基本上没有谁愿意去哪儿作官。鉴于父亲的抯拦,我大哥的工作也难于展开拳脚,也曾找过一些领导想变动一下工作,都告吹。父亲对我说,你在县城工作多年了,熟人多你找找人把你哥哥的工作调走吧,我遵父命,找了当时分管干部的一位领导,没过几天,我哥到了某局任副局长。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父亲一生中,做了一唯一一件违背原则的事!🙏(未完待续)

江东至尊,原名曹展,笔名三郎!南通中兆物业有限公司副总裁(退休后反聘),人称“无冕之王”!曹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文学功底深厚,云迄今为止没发现谁能胜之!不要微名朋友圈每天分享的每日一语,新闻早班车,晚安心语,都出自曹总之手,每天五点不到就起床打理朋友圈了,每天至少发十条朋友圏!这个跟不要微名有得一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