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 意 》
文/ 易 之 中
读诗写诗论诗,总是绕不开“诗意”两个字。什么是“诗意”?也不玄乎。说话聊天,任性随意,没有目的,没有专门的用意。但写诗就必须要“收性刻意”,是要有目的,是要有用意去写诗。或者也可以这样去理解,诗本身也要有意思。如果诗无意思,就没有必要去写诗。又或者“绕口令”,如果读没有意思的诗,那有什么意思呢?写诗要有目的,写诗要有用意,诗的本身要有意思,这就是“诗意”。

在诗词中的诗意如何表达?既可以明说,直接表达。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也可以喻说,间直表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为了让诗更有意思,写诗最好还是用喻说来表达为佳。不管是明喻,还是暗喻。或者是没有喻体的借喻。因为喻体是有物的,有风花雪月的。诗中有物,就有形象,就不会抽象。诗忌空洞无物,诗写得太抽象,就不鲜明,缺立体,就达不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效果。

什么是“诗意”?何谓“意”?用意也!诗意就是诗中的“风花雪月”之意。就是问月之意,就是诗雪之意,就是赞花之意。诗意就是诗中的情意。通过诗中的风花雪月,来传情达意。当然,那是传递人之情,表达人之意。诗有三美:物美、情美以及物与情结合的意境美。诗中的三美,也是诗美美诗的标志。在诗中的三美中,物美与情美都不难,最难的是意境之美。或者在诗意中,最难攀登的高度就是意境。

《沁园春-雪》是一首很有诗意的诗词。物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作者把雪写得很美。是一种气势磅礴的美。情美!“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作者把情抒得很美。是一种气势磅礴的美。作者再借历史人物,把物美与情美结合起来,诗出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诗词境界。这种境界,同样是大气磅礴的境界。

诗词中的诗意从何而来?不论是写诗或者是论诗,最好是要有“新意”。诗歌创作。写诗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写诗论诗的“创”,不是创造发明的“创”,而是“创新”的“创”,是创新意的“创”。创造发明难,创新意并不难。什么是新意?搞搞新意思也。不落俗套也。现在很多的诗作,现在不少的诗论,都是老生常谈,墨守成规,陈词滥调,写不出新意,论不出新意。结果,缺少诗意,缺少意思,没有生动感,没有情趣感。读之味同嚼腊。如果诗词是没有意思的,没有诗意的,就一定是没有诗味的。

现在的诗很难写。现在写诗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要想写出有诗意的诗,写出有意思的诗,写出有新意的诗。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前头太多诗了。所有“意思”都已经被诗尽了。所有“新意”都已经被用完了。在“诗意”的空间中,已经很难找到“立足之地”了。现在去写诗,必须要挖空心思,必须要绞尽脑汁,还要去碰运气。能写出有“新意”的诗的机率也越来越低了。

现在的诗作之多,是空前的,是铺天盖地的,是有划时代的标志的,手机诗的总量可能比唐诗宋词的总量还要多。但理想的诗并不多,究其原因,完全是因为诗意不理想。在诗意与诗的意思上比较,手机诗远远不及唐诗宋词。论数量,古人写不过今人。论诗意,今人写不过古人。原因何在?很可能是古人是用心去写诗的,而今人是用电脑程序去写诗的。古人的诗是吐出来的,今人的诗是砌出来的。当然,这只是个人的猜测臆想。
202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