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听花开的声音
文/宋梅
静默时光里
彳亍于无人的街
灵魂失去了灵性
莫名愁绪飘进记忆
握着的笔,不知如何抒写
一颗渺小的心,爱着世界
缺憾无法湮灭心中的安暖
碰碰撞撞依旧
还世界一个微笑
即使沟沟壑壑
也要因有自己而灿烂
走进花海满满喜悦
复苏的心房找到停留的驿站
千回百转邂逅那份
渐行渐远的清影
静听花开的声音
酝酿春江花月夜
捻一抹浪漫,流泻于瞬间
轻唱幸福捎回福音
假如生活没有了颜色
心,会不会一片苍白
渴望延长有颜色的生命
柔肠,藏于诗行的时光
不让它从指缝间溜走
写于2020年8月19日凌晨
才斗老师点评:
静与动之间的诗意
——读宋梅老师《静听花开的声音》有感
阅读诗人笔下的《静听花开的声音》,无疑是诗人饱含深情制作的一份奉献给读者的精神大餐。
整部作品,是集叙述、想象、诗意、行走人生陌上于一体、耐人寻味的现代诗歌。
静,其实是“动”。应该是本篇贯穿始终的,到了尾声,仍然跟着诗人的脚步往下走。或许周游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或许周游梨花带雨的地方……就看诗人往哪走了。有几个句子读后仍然在脑海里萦绕。比如:握着的笔不知如何抒写/碰碰撞撞依旧/千回百转那份/酝酿春江花月夜/捻一抹浪漫,流泻于瞬间……
这些流动的诗句,是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在字里行间自由行走,仿佛一幅画卷。如果用“拷贝”一词回放,诗人笔下的“渐行渐远的清影”,或许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不可缺的真实。你的影子,她的影子,诉说岁月流年每一节剧情或故事。
静在动中流泻诗意,动在静中深邃内涵。跳跃式发展、递进诗的节奏,动词起了主导作用。诗人能够很好的运用静与动、看似矛盾,实则相依的写法,是诗人技法高超的一种体现。
多用“动词”写诗,少用“比喻、形容词”写诗,应该是当下诗坛遵循的一种写法(个人之见)。它能给读者惬意的在一部作品中看到丰富多彩的流动画面。正如流动的“清明上河图”,流动的“春江花月夜”一样,诗人在本篇做到了。
如果在细嚼慢咽这首诗,还有一种味道,清香扑鼻而来,那就是一种境界了。富有“灵魂、灵性、生命,时光”的叙述,读起来倍感欣慰。这是诗人对人生最好的解读,也看到了诗人的思想在本篇步入了深邃长河。这是最难能可贵的,有生命的,有流血的、有深思的作品,是我推崇的。
歌德说过一句话:“没有在长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谈人生”。按照这句话举一反三,是不是说:“没写过灵魂、生命的人,不足以谈红尘滚滚”?本篇诗人是不是可以成为歌德语言里的人呢?我是认可诗人可以谈人生的。
应该看到本篇还有一些带有光泽的文字,即:问答式。比如:“握着的笔,不知如何抒写”。即:逻辑式。比如:“生命与时光”……
上述是对诗人笔下的《静听花开的声音》一点微不足道的感觉,就叫它读后感吧!仅祝诗人在诗道诗意,创作丰满。期待更多有生命灵魂的动词作品问世。拜读之……
点评老师简介:
才玉书,笔名才斗。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专业编剧委员会编剧。
进修首届全国影视编剧高级研修班。
作品散见《沈阳日报》副刊、《本溪日报》副刊、《南国散文诗报》、《辽河》文学月刊、《辽宁诗界》季刊、《宁远文学》双月刊、《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百年诗人新诗》精选、《中华网》、《新华网》等。
作者简介:
宋梅,(网名:只想做自己)《中国长江文学社》主席兼主编,高级教师,昆明市市级骨干教师,昆明市名班主任,昆明市东川区巾帼建功标兵,昆明市东川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我在树下看你,你在风中摇曳》、《爸爸的味道》、《秋之悟》、《落叶》等多篇散文及诗歌在多家网络平台诵读推送,在“第一届中华诗歌联合会精品诗大奖赛”中,荣获优秀奖。喜欢旅游,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活泼乐观,拥有一颗童心,时光不老我亦不老。
主播简介:
七色云彩:【中国长江文学社】有声文学平台金牌主播,高校教师,喜欢唱歌、诵读与主持,钟情于用声音演绎生活的美好。多家网络平台主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