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古来江南多才子”,这话我信!
董正元先生就是很好的样本。
他曾多次自谦说:我初中毕业,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我敢肯定:他最少是“农民诗人”,甚至是可以标榜的真正的诗人!
初次听他谈诗,不少诗词爱好者都会称他“教授”,他淡然一笑说:我也是诗词发烧友,我的老师是教授,且有些名气。
好了,我们还是“让事实说话”吧!
一、赞诗
为董老师正元先生掘地吟诗小视频题句
文/雒逸夫(洛一夫)
躬耕垄亩话沧桑,吟诵诗词绝戚凉。
羞与功名言俗世,只缘耕读最留香。
二、赋诗
1.清旷江洲
文/琴剑主人
清旷江洲到眼前,秋芜野果正红鲜。
迴汀飞鸟穿芦荻,隔岸何人弄管弦。
黄菊卸妆扶翠竹,白云卷袖在蓝天。
自然风景开胸肊,半日逍遥地上仙。
游运河畔 步琴剑老师《清旷江洲》韵
文/广力童子(董正元)
醉眼凭栏忆雨前,芙蕖七月色何鲜?
数珠沙鹭轻浮水,半曲琴音且合弦。
栽下青萝候风物,飞来鹦鹉映长天。
我今兴发步堤路,他日梯云会谪仙。
***我这是富对仗,除首联外三联对仗,末了联是流水对。
2.古体诗 十七韵 月影阑珊人渐瘦(柏梁体)
文/广力童子(董正元)
八月桂轮照未央。
风竹影动漏更长。
秋鴻或将情思偿。
一曲广陵勿相忘。
秋蝉声声催断肠。
骆湖九曲通维扬。
长水凄凄唯莲房。
几多残荷逝何方?
唯将清泪湿我裳。
朝对南风何荡荡。
暮时长吟对南窗。
月影阑珊映粉墙。
人若扶摇菜花黄。
痴迷阳台思若狂。
泪酿廖曲疗心殇。
***要求:句句押韵 一韵到底
每句不互相统属 句句要切题
三、评诗
文/梅花宝剑
青春往事似云烟,鬓发如霜已暮年。
进退从容晨早醒,思今追昔夜难眠。
强身健体心情好,养性消愁意志坚。
煮酒邀朋圆旅梦,烹茶酌句写诗篇。
童子论诗:王维可为古今寓情于景第一人,梅花老先生颇有诗佛之风,诗如画、画亦诗,此律如娓娓道来之长者叙语!行文如流水,不滞不急,颈联虽白却毫无俗态,尾联更将老而不疲的晚年生活,描写的人见人羡,人见人敬也!老先生虽近古稀之年,文笔细腻娟秀却又不失大丈夫之豪气。相反现在很多青年却陷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之颓态,怎不可悲乎!
四、论诗
大鹏诗词理论教材(草稿)
文/董正元(广力童子)
第一章 中华诗词源远流长
《诗经》(诗三百)应该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我们现在讲的诗歌“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就是从《诗经》中总结出来的。《诗经》有三百零五篇,多为四言句。
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创造了“离骚”,古人将屈原和宋玉作品汇集成“楚辞”!相比于“诗经”而言,“楚辞”多是五言或七言的奇数句,且韵律和节奏感也更趋于完美和耐听.
汉代的“乐府诗”是为了配合音乐而歌唱的,以五言为主,兼和杂言四言,同时七言诗也有了长足地发展,比如汉武帝与群臣发明的“柏梁体”,(下面会专门介绍)要求一韵到底,不能换韵且意义不能重复.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诗歌声韵学,受到了天竺梵音学的影响,出现了“四声”“八病”之说,当时的大诗人曹植、陶渊明、梁昭明太子等都对佛学有很深的造诣,相传当时佛教的梵呗经赞都是曹植所创。
唐宋代是中华诗词最辉煌的时期,涌现了无数伟大的诗人、词人,唐代的诗歌形成了两种固定的分类:
(一)古体诗:也就是说是广义上的“古风”,也就是模仿唐以前的传统诗体,篇幅长短不一、用韵和平仄比较自由,主要分“五古”和“七古”两个方面,其中有一种七言古风叫“歌行体”,大家应该特别关注一下,最有名的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称为“孤篇压全唐与”的千古巨作。
(二)近体诗:也就是我们今天主要要探索
的格律诗,格律诗的前身是“永明体”(以后会专门介绍),它有严格的声律要求,如篇幅、字数、对仗、押韵、平仄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它主要分“律诗”和“绝句”两种格式,七言的称为“七绝”(七律),五言的称为“五绝”
(五律),还有一种“六绝”比较少见,这里暂时不做研究。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排律”,还有一种六句的“小律”,暂时也不做研究。
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了新的体裁,到了宋形成了巅峰,他就是“词”,词的平仄要求比之格律诗更加的严格,因其句式长短不一,又被称作“长短句”,同时它又是由诗演变而来的,所以又叫做“诗余”,可以这么说,“词
”也是“诗”的变革。
到了元明时代,由“词”又衍生出了“曲”,所以曲也叫“词余”,但是我们格律诗本身也一直在发展,同样“古风”也在发展,直到现当代的新诗(现代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捋一捋这条千丝万缕的文脉,共同探索和学习中华诗词的写作特点和方法。
五、诗人风采
欲与董正元先生联系、交流,敬请关注《大鹏扶摇文学社》公众平台。也可关注《竹海文艺》与编辑赵鲁白(洛一夫)联系。
六、荐读好书
——好书推荐——
文/雒逸夫(洛一夫)
亲爱的全国书友们,你们好!
古典诗词,你在读吗?在写吗?一本好书与你相伴,助你成功!
《大鹏诗词理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将深奥难懂、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口语化,将悠久厚重的华夏诗韵形象化,读之条理清晰、明白晓畅,如饮甘怡、如沐清风,定使你欲罢不能。
该书由原浙江嘉兴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徐志平,大鹏扶摇文学社社长董正元(广力童子)二先生倾力编撰、倾情奉献。吉林出版社出版。
全书一百五十页,内容包括诗词理论、格律诗基础、名家诗词赏析和古体诗研究四个部分,可谓面面俱全、详实周到。
书中附有作者微信和通联方式,你可以与之交流、探讨;购书者作品优先(免费)在文学社各纸刊发表,一展你的文学风采。
春暖花开与尔行,诗与远方伴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