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念 蛙 鸣
史建华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每次读到稼轩的这句诗,我就回想起小时候的蛙鸣来。
我的家乡在伏牛山脚下的黄淮平原上。那里虽然不种植水稻,也没有密集的河网,但村前屋后、田间路旁,也是池塘相连,沟渠相通。尤其是到了雨季,沟塘水满,碧草青青,便引来了无数只青蛙。它们在这里觅食纳凉,呼朋引伴,繁育子孙,尤其是那一天到晚都不停的、潮水般的哇鸣声,装点了我童年的记忆,让我颇感忧伤的童年有了些许亮色。
小时候,我家住在村庄的最边沿。门前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大水沟,这条水沟与不远处的一口大池塘相连,所以一年四季,从不干涸。水中鸭禽嬉戏,鱼虾成群,尤其到了夏日的雨季,更是热闹非凡,青蛙绝对是这里的主角儿。
然而,热闹是它们的,我却什么也没有。
那时,父亲常年有病,一年中本来就不多的收入,一半子都交给了药铺。记忆中,父母那一天到晚阴郁的脸色和苦涩难闻的中药味,充斥着一天又一天难挨的日子。辛运的是,开明的父母,勒紧腰带,咬紧牙关,也要供养孩子们上学读书。因此我十分珍惜读书机会,学习非常刻苦。我知道,什么也指望不上,只能靠自己改变命运。
暑假的晚上,往往是全家都休息之后,我还在昏黄的油灯下用功学习。虽然夜已很深,四周空旷得可怕,但有窗外蛙声地陪伴,我就一点也不感到孤独和疲惫。而第二天早上,又是在一阵阵的蛙鸣中早早起床,趁着凉爽的清晨读课文,背古诗,记单词······
就这样,在蛙鸣的陪伴下,我度过了小学、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在村里上学的伙伴中名列前茅。后来,我学成离家,辗转于异地的小城镇教书谋生,就难再听到儿时那样如潮的蛙鸣声了。偶尔闻之,我定会心生暖意,泪湿眼睑。那是怎样的一种温馨呀!
说到青蛙,我便想到有一件与青蛙有关的往事。多年来,这件事一直被我珍藏着,以至于已人到中年的我,每每想起时,心中仍会陡然暖意融融。
当年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题目叫做《小蝌蚪找妈妈》的课文,讲的就是青蛙成长的的故事。当时,教我们这群孩子的是一位和蔼可亲、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据说是一位上山下乡的城市知青。夏日里,她爱穿一条洁白洁白的连衣裙,走在微风吹拂的校园里,就像一株亭亭玉立的风中荷花,同学们喜欢极了。那时,校园里的阳光多么明净,多么灿烂,一如我们这群孩子稚嫩、纯洁的心灵。这位漂亮的女老师,为了教好这篇关于青蛙的课文,曾几次带我们这群孩子去学校旁边的小溪边,观察蝌蚪的变化。
当年,老师带领我们这群孩子去小溪边看蝌蚪的画面,至今我仍记忆犹新,恍如昨日——湛蓝湛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哗哗流淌的小溪边,野蔷薇含苞待放;清澈见底的溪水中,小蝌蚪历历可数······孩子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一样,簇拥在老师的身边,在老师地指导下,纷纷用小手轻轻地捧起小蝌蚪,凑近眼前观察蝌蚪的小尾巴,有时老师还会亲自用双手捧着几只小蝌蚪让我们观看,给我们讲解。老师的那双纤细的手,是多么白皙呀······
再过几天,蝌蚪的小尾巴就神奇般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只小小的青蛙,在我们眼前蹦来蹦去,神奇极啦。那位漂亮的女老师还告诉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现在就像是一只只小蝌蚪,快乐成长后,也会像小蝌蚪找妈妈一样,长得像爸爸妈妈一样高大、漂亮。并且,她还说,再等一段时间,她还会带我们来这里看蔷薇的花瓣,听青蛙们唱歌······哎呀,别提我们这群孩子当时有多高兴啦。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们天天盼着这位漂亮的女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天天盼着她能带我们去河边看蔷薇的花瓣、听青蛙们唱歌,感觉我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孩子。
可惜,还没等到小青蛙们学会唱歌、蔷薇的花骨朵张开花瓣时,这位漂亮的女老师就被城里的男朋友娶走了······
突然不见了老师,我们这群孩子好像是丢了魂儿一样 ,心里特别难受,我还为此掉过几次眼泪。后来,小溪边的野蔷薇开出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小青蛙们也学会了哇哇地唱歌,但我们再也见不到那位漂亮的女老师了。每次走到小溪边,我们就会特别地想念老师,心里想着:老师,您什么时候还能回来,看看我们这群爱你的孩子呀?我们真的好想你!
如今,又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季节,可哪里还会有“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致呢?池塘干涸、水体污染、滥施农药, 纵然是乡村的田野,也已难觅青蛙的身影。 
后记:再见一见儿时曾经给了我无限温暖的那位女老师,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文中提到的那位漂亮的女老师,现在已随子女移居省城,安度晚年。前年,笔者趁学术交流之际,专程拜访。昔日的漂亮的女老师,如今,已白发苍苍,步路蹒跚,难觅当年之绰约。谈及往事,老师恍如隔世,泪眼婆娑,几度哽咽······
祝老师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
史建华,年届天命,高中教师,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致力于怀旧、亲情方面的散文写作,作品散见于《奔流》、《大河报》、《天中晚报》等刊物,著有散文集《泥团·炊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