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云山读世界
——捧读《云山散文随笔集》有感
文/云蒙山人
胡云山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很有特色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一度凝练为洛南家喻户晓的流行语,比如“皮干”“成携”“黄牌警告”。他也很给我面子,曾应邀参加“绿色五月·走进云蒙”文学采风活动。
这不,我再一次拿到他的又一部新作《云山散文随笔集》。上了楼,没有顾得上吃饭,就打开书认认真真拜读。家人知道我的老毛病,也不干涉。不知不觉已经是下午四点,才发现水塌了、雨停了、世界变了,而我还愿意继续跟着云山读世界。

《云山散文随笔集》记述了作者外出旅游的所见所闻、行走山水的切身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独特思考、对已故友人和亲人的无尽怀念、对行业先锋人物的热情礼赞和生动书写、对年轻人追求美好人生和幸福婚姻的真诚祝福,还有对坚守在农村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与伦理道德的新时代乡贤的由衷褒扬,倾情讴歌了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脱贫英雄以及作者参加各类文学活动的真实记录,同时还附录部分文友解读作者作品的评论文章与读后感。相对其他几部小说来说,这部文集给我们呈现的已经是一个足够丰富多彩的世界。
云山的世界是简简单单的世界,简单却不单调。他在自序《走路阅读的惬意》里写道:“吃饭睡觉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可是今天有太多的人因为心中杂念太多,而不能舒舒服服的吃饭,安安逸逸地睡觉。可见最平常的事要到达最平常的境界,是需经过无数不平常的修持,也许只有禅师们才堪能怀着一颗平常心,快快乐乐的把饭吃饱,安安静静的把觉睡好。”可不是吗?安心吃饭,安心睡觉是多么卑微而简单的事情,但在这个名利纷扰的世界,有很多的人往往做不到。云山近几年来显然有较大的变化了,好多次在盘山路上碰见他,背着包包,拿着本本,不时在上面写写画画,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专业画家在搞速写呢。这大概就是他说的“在行走中阅读”吧。行走半天,阅读半天,忙碌一天,安歇一夜。人只有在无欲无求的情况下才能专心致志地把吃饭、睡觉这样近乎本能的简单的事情做好。

云山的世界是干干净净的世界,干净却不乏味。他在《一位全国劳模的晚年生活》里描写尚双印老先生的时候这样写道:“人活一生,主要解决两大问题,吃不饱饭饿出来的问题和吃饱饭后撑出来的问题。纵观老人的一生,在物质极度贫困的时候,他带领人们艰苦奋斗,解决了衣食住行基本生活问题。而今当人们面临精神危机的时候,他又走在了拯救和补救的道路上。这无疑又是一次更加辉煌的业绩。”“夕阳无限好,大德可延年。有浪漫情怀的尚双印为他的北坪塬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感到骄傲和欣慰,为他的晚年在美丽的北坪塬上打造的文化家园感到无比自豪。”实际上,尚双印老人正是这样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散尽家财为教化的德高望重的全国劳模。他靠超前意识和实干精神创造出来的能够展示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文化家园,已经成为不少机关团体和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基地,也得到省市县有关领导的高度肯定。老人的先进事迹经洛南县作家协会主席刘剑锋先生在《商洛日报》报道后,光荣当选陕西爱故乡2018年度人物。
云山的世界,是实实在在的世界,实在而不死板。特别是对于时下的热词“文化自信”,云山在《只有文化自信才能讲好人生故事》里写道:“怎样才能让自己自信呢?重点是要通过读书来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汪曾祺说,作家不读书是不行的。我要在浮躁的社会里让自己沉寂下来,要营造读书环境,让自己在静默的时光中重新开始读书,但我不一定再去碰触扯淡的武侠小说、盗墓书籍、成功之类的书籍和心灵鸡汤之类的书刊,我要从精读细读研读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入手……(引者略)让经典中的经典,智慧中的智慧,传承的大道和文化智慧来丰富自己的文学写作,成就实实在在的文学事业和丰富人生。云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八里桥大柳树下的云山书屋,既是他的阅读屋,也是他的创作间。他就这样“两手抓,两手硬”,默默无闻干出了实实在在的名堂,于2000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并成为第三届签约作家和百优作家。

云山的世界是敞敞亮亮的世界,敞亮而不张扬。他在怀念文友的文字《猛然想起了卫君》里写道:“以卫军的厚德载物和大智若愚,加以文学的修养,要是活到现在的话,他定会成为具备君子风度的贤达人物了。”“古语说,君从故乡来,必知故乡事。经过西大作家班连续两年干净的文学洗礼的卫君被历炼成文学依然神圣的忠实践行者,挖掘出自己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潜力,以虔诚敬畏文学的高贵心态,深谙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从不攀比,活自己的人生,写自己的感受,继续坚持纯文学创作,规避开一个作家什么都想写,什么都能写,什么都敢写,而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的狂妄做法,以我们共同的故乡西峪河畔的刘村为他的文学地理,以那些为活着而活着的普通众生为人物原型,创作出了多篇洋溢着西北风情的有特质的精彩小说,虽然都是短篇,但都是经过他的心灵积淀,写出的都是有高度与深度的好作品。”在我看来,云山的文学创作也正行走在这样敞敞亮亮的道路上,他几十年来始终坚持以“爱故乡、非虚构、有特色”为奋斗目标,在扎实的基本功上努力追求有创意的表达,的确做到了“走心入眼接地气”与“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有机统一与完美融合。
云山的世界是一个纯纯粹粹的世界,纯粹却不枯燥。对于自己一直钟爱并坚持的非虚构写作,他在《随便聊一聊非虚构写作的话题》里写道:“米兰昆德拉把小说分为三种,一种是复制这个世界;一种是解释这个世界;还有一种是创造一个新世界。其实我和在座的大家都走的是第一条路,只是重复自我经历和遭遇更多一些,表达世界的东西更少一些,我所写的《黄牌警告》《一轮明月》《成携》和《一个人的奔走》都是纪实的。理由再简单不过,我虽然有现实生活积累,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文化修养积淀不够,缺乏想象力,更不具备虚构能力,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反正我就这么做了。但愿我们都能相互鼓励,彼此取长补短,坚持不懈的写下去。”刘剑锋老师评价何献国的小说时曾说,是“把生活截一段给你看。”我觉得用这话来形容云山先生的文学创作也是可以借鉴的,云山先生是把生活截出若干段让大家看,因而会让人会心一笑,怦然心动,不知不觉地喜欢。

云山的世界是一个快快乐乐的世界,快乐却不执拗。正如他在自序《走路阅读的惬意》里所说:“经过思考,我终于意识到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最终的价值在于生命觉悟的程度和能力。我的肉身既然脱离不开世俗世界,但精神可以离开世俗的束缚,而要让精神超越,心性提升,性情磨练,安住灵魂的生活方式,只有通过阅读来重塑。”“我发现走路阅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和生命状态了。也许我这样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自我炫耀,是装腔作势,甚至于是脑子有病,不但对眼睛有伤害,过往车辆还有可能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需要这种见路不走,实事求是的习惯,来满足内心实在的需求,走路是为了让肉体生命少一些疾病,阅读不是追逐互联网派送来满天飞落的信息。”“走路阅读是一个发现和觉悟的过程,把世间的事情弄懂了,处处都是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开悟。但热衷于开悟就是执着和贪婪,开了不喜,不开也不要忧,享受的是开悟的过程,而不一定非要追求开悟的结果。”沿着走心的文字,慢慢走进云山的世界,你会发现,我们心目中的云山的世界充其量只是他全部世界的冰山一角,既不是全部内容,也不是最终高度。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云山风度足自傲,博采众长成大家。正处于人生黄金时代与文学事业巅峰的胡云山先生,一定会继续展示给我们更精彩、更纯粹、更独特,让人期待的世界。这对于一直走在路上的他来说,显然已经不是后话。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教坛耕耘33年,绝不凑合;自发教研23年,成果丰硕;兼职文史13年,普遍认可。本职之外喜欢追光逐影、舞文弄墨,愿结识更多求真、尚善、向美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