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毕业那年》
文/雨青
一张团圆照
框住 江湖的边和角
行云笔 跳出时光的舞蹈
云雾飞花品诗:谁都有一个美丽的毕业季,会勾起许多美好的回忆。每个毕业典礼都少不得“一张团圆照”,毕业照是毕业时最直观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了。一个“框住”,让时光倒流,让校园与“江湖”泾渭分明。“行云笔”我理解为藏着“行云流水”这个成语,很多古诗词都巧妙地隐藏着成语。比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就隐藏着走马观花的喜悦。行云流水本是比喻文章的布局和发展,不加雕琢,就像云的运行,水的流动,非常自然。但我感觉诗人在这里要表达的是学生时代的无拘无束、无忧无虑的时光,并且承接下文的“跳出时光的舞蹈”,人生其实再也没有学生时代那么值得载歌载舞的历程。喜欢作者下笔不作寻常语的含蓄清新。故品数言以寄之。
原作:《毕业那年》
文/庄小街
岁月 如此匆匆
总想在光阴的故事里
追寻你曾经纯真的面容
春妮简评:时光不老,“匆匆”想起毕业那年,我们的脑海总会不经意浮现那年那月那时情,“光阴的故事”里,很多人都已悄然改变,也许是容颜,也许是心态,也许是三观,也许是往日情分。于是,曾经“纯真”的笑脸显得多么弥足珍贵!《毕业那年》令人久久回味,作者成功勾起了人们心中那柔软的一角,回忆过去,沉思现在,立足未来!虽然立意不够新颖,但还是足够引起共鸣,个人浅见,是值得学习的佳作。
一叶苦旅 剪成烟花
——信江韵同题微诗《毕业那年》尚溪总评
攀登书山游书海,始终如一好儿郎。十年一日重积累,厚积薄发征考场。2020年的高考重回七月,引起了多少人的感慨。信江韵微诗社推出《毕业那年》同题微诗创作,触动了微诗人那块柔软的方寸之地。
扬帆直取成功路,折取桂冠添锦绣。“十年寒窗/打磨懵懂青涩/光彩书声中飞扬”(东方欲晓),寒窗不负苦心人,光彩飞扬在书中。微诗人选用“打磨”动词,化“懵懂青涩”为有形,与“飞扬”形成对比。“简单的行囊装满了理想/一步就跨入世间/雄心同七月的骄阳”(大象无形),“装满”化“理想”为有形,与“简单”形成对比,以“七月的骄阳”比喻毕业那年的万丈豪情。“图 描了又描/天空高远 展开初长成的羽翼/哪知前行路上的风和雨”(仲夏),诗取“天高任鸟飞”的开阔意境,表达学业初成,振翅高飞的少年心事,“哪知”则体现少年无所畏惧的气魄。
挥斥方遒书才思,指点江山生光辉。“离开三味书屋/也无法回去百草园/彷徨之后 开始呐喊”(周泉),诗人巧妙嵌入鲁迅先生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与“百草园”,用“离开”释题,“无法”暗示成长;末行又巧妙嵌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名“彷徨”与“呐喊”,表达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的济世情怀。“在人生里程碑边/接受社会检阅/是骡是马 赛场见分晓”(阿成),毕业那年,是人生从一年赛场到另一个赛场的“里程碑”;“社会检阅”暗示学业已成;“是骡是马”运用俗语,把刚踏上社会要大干一场的那份豪气表露无遗。
“一张团圆照/框住 江湖的边和角/行云笔 跳出时光的舞蹈”(雨青),“团圆照”即毕业集体照,往往是毕业的一个象征;“框住”语带双关,既是被摄入集体照的背景,又暗含深藏于内心世界的点点滴滴的记忆;“行云笔”,时光如行云,美丽而又飘浮不定,笔走人生,跳跃出别样的人生风采。“泛黄的成绩单,成了/这帧老照片。岁月的/花丛里,蹦出一位青葱少年”(夏维纪),“老照片”竟是“泛黄的成绩单”,“泛黄的”与“老”相契合,“成绩单”是毕业的重要象征;“蹦出”用得奇崛,与“成绩单”相呼应,从“花丛”蹦向“青葱”,这张“成绩单”对于微诗人成长之意义非同寻常,成为他永久的人生珍藏。
“鸟儿 告别两排青青白杨/珍藏球场上呐喊和好友的呢喃/向三尺讲台起飞”(风景一路),“青青白杨”让人自然哼起那首熟悉的歌曲《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微诗人以“鸟”自喻,选取“球场”与“三尺讲台”两个典型意象,暗示从“学生”向“教师”的角色转换;“呐喊”与“呢喃”两种不同情态的声音,则表示学生时代的激起与多情;“起飞”既与“鸟”相承,又表达了人生事业之起点,以及做好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美好的祈愿。“班主任掂量了一下/念了几句祝辞 用力/把我撇向水面宽阔的农田”(火火),与前首诗相比,微诗人紧扣高考季申报志愿的一个特定的细节,“掂量”与“祝辞”,分别是填报志愿之时,班主任指导填报与顺利录取的两个典型动作;“撇向”是人生的走向,“水面宽阔的农田”,既是当年高考“学农”的志愿,又是微诗人走向社会大舞台的生动描写。一份志愿,一生欣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不是所有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一次高考季,都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时光。“雨,铆劲下/搁浅的舟楫/渡不过 涨水的河”(晓犁),微诗以“雨”为核心意象,是高考季负“重”前行的艰辛努力的学子形象,是高考失利后的沉沉心事;“铆劲”“搁浅”“渡不过”三个动词连贯架构起“舟楫难渡”的人生迷惘之境。整首诗设喻巧妙,诗意浓郁,为我们创设了一种空蒙迷茫、苍凉悲壮的微诗意境。“落榜之后 信念扎根深埋/撑一叶苦旅/再次捧读 独木桥上一页页星光”(子乙明),高考失利再启航,信念深埋再捧读。“一叶苦旅”撑出人生“一页页星光”。“一页页”艰苦的“捧读旅程”,终于通过“高考”这座能改变人生命运的“独木桥”。“把三年的辛劳撕碎/从教室纷纷飘下 有的青云平步/我是掉在角落的一片”(陈敏文),从大学毕业不再包分配起,高考的竞争不再是考不考得取,还在于能不能考上名牌,所以压力在逐步升级,以致高中毕业季的学生们,在高考复习结束迎考之时,纷纷把自己的书本、笔记、试卷撕碎,从教学楼撒向天空,以此宣泄心中的苦楚或希冀。微诗人借用这个特定的情形创境构诗,而那“掉在角落的一片”暗含高考的失利,却给人以哀而不伤之感。
“父母叮咛塞入行囊/走进江南黄梅季/烟雨看不清方向 路在脚下”(吕霁雯),“江南黄梅季”即指高考季,“烟雨看不清方向”暗示高考不如意,但微诗人并没有消沉,而是标下“路在脚下”执着信念。“塞入”化无形为有形,正是“父母叮咛”让“我”有了“敢问路在何方”的答案。“出校门时望了望天 有点晕眩/低头看脚下 爹啊/谁又添了一道起跑线”(李国华),不管你做怎样的选择,“毕业那年”都是人生的一个关口,抬头看天,本以为“走出校门”是人生一件大事的完结,而低头脚下,却是另一个人生起点。整首微诗用语平实亲切,却让人咀嚼回味无穷。一起“爹呀”意味学长,与“晕眩”相承,从迷惘走向笃定,是惊呼,是借力,更是低头看路,走上一条新的人生之路的希冀。
综观本期创作,更多的微诗人则把情思着色缠绵。“一片纯白/在日记本里 浮现/栀子花 香透了整个校园”(韦丽),高考移师六月,正值栀子花开,洁白的花朵,弥散的花香,成为所有学子的最深的记忆。将栀子花作为毕业那年最为深刻的记忆顺理成章。“一片纯白”是一切所有如栀子花色香之美的记载:恋校、恋书、恋人、恋情。“校园,荷塘有月/怀抱吉他的少年/把去年的表白,唱成离歌”(文馨水静),荷塘有香月有色,“吉他”是个性物质,是“表白”与“离歌”的媒介。“一页纯真 撞醒脑海/窜出儿时往事/修辞 写进两小无猜”(将军来),“一页纯真”是毕业那年的情感记录,“撞醒”力度很大,是过去纯情引起微诗人极为美好的回忆,与“窜出”响应,与“写进”相连。“两小无猜”诠释“一页纯真”。“青春圆舞曲 圆不住/一抹嫣红 断线的泪水/难追飞奔列车”(雲心),用“圆”与“断”构架情感在毕业那年的美好与遗憾,创设一种优美迷人而又清远含蓄的意境。
梦如传说,美丽却飘渺。一本毕业纪念册,收集着当年的春雨,流成长河,飘送万里行舟。“精选的带内彩笔记本/页页豪放绢秀 镶嵌青涩/匆匆一瞥 时光如水”(老左),豪放的是“下铺的兄弟 湿着眼眶/扛起被卷 把我塞进/九点零八分的火车”(马力);绢秀的是“青春的扉页 凝结一滴泪/页页祝福裏着懵懂/半只脚 踏入江湖”(七七)。“翻开发黄的赠言/时光的漏斗/滤不干 青葱岁月”(东方虹雨),“一畦青苗 依恋不舍/告别母土/用葱茏点缀天涯”(可可);“合上青涩的扉页/懵懂已经消退/向生活开练”(雨季红苹)“飞翔的心/借一抹灯火/读懂了寂寞的书声”(黄丽琳)。
“岁月 如此匆匆/总想在光阴的故事里/追寻你曾经纯真的面容”(庄小街),恰同学少年时,我们神采飞扬,让我们去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恰风华正茂时,我们激情飞扬,总有一天梦想会照耀远方,心中有梦想就不会迷失方向,不经历风雨怎么看得见阳光,其实仔细想想人生短暂又渺茫,别虚度光阴别让青春被遗忘。
“光阴 剪成了烟花/滚烫的热语 粘贴留言册/定格成 永恒”(吴琳玲)。失去的那些日子,是否能在古树的枝头,再度返回?打开纪念册,像打开一条河、一座山、打开某一个日子……听到最初的芦笛。那字里行间流出的,永远是春天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