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工
1976年3月,卸下了帽上的红五星与衣领上的红领章,我沿着走时的路回到了离别三年的故乡。
送我们回家的汽车停在了中山桥头那座雷锋塑像下,此时己是深夜。街道没有行人,空荡荡的,只有昏暗的灯光在一闪一闪。
像脱缰的野马,又回到了阔别的草原。连续走亲访友,逛完东家逛西家,很快两个月就流走了。新鲜感没有了,兜里没钱了,失去了闲逛的资本。当兵时津贴少得可怜,第一年每月六元,第二年每月七元,第三年每月八元,三年加起来一分钱也不花,也仅仅252元,连带退伍费90元也不过342元。除去平时必须的牙膏,牙刷,信封,信笺,邮票以及回家时购买的物品和件把换洗衣服开支外,回乡携带的钱少得可怜。

四五月份,县安置办开完待分配的会议以后,龙南镇待分配的六人和按政策应复工复职但满怀希望再分配的两人,八个退伍兵当晚在解放桥头开了一个临时的“班务会"一怎样赚钱?去哪里赚钱?除了两位家境较好的人外,剩余六人一致同意结伙打工,目标直指玉石仙岩。
玉石仙岩具有大量的地表石灰岩,是我县水泥厂所在地和全县唯一石灰生产地,养活了县城一半以上的人。当时水泥厂新砌的立窑需要大量的土方工,我们就去当这土方工。五月的天气正逐渐变热,为了适应从军人到苦工的转变,让身心适应从舒适放松到紧张付出的过程,我们每天五点钟在解放桥集中,骑着自行车驰向几里外的目标地。工兵与工程兵出身的两个战友手握长长的钢钎,负责大块泥石的撬动,其余四人则埋头把他们撬下的泥土石块运走。七时许,利用几分钟吃完带去的早饭,稍作休息后又继续干活,每天都干到上午十点许,雷打不动的回家。旁边干活的人都对我们这几个后生投来诧异的目光:说他们懒?每天都比别人来得早,干起活来象老虎似的拼命。说他们勤?每天收工这么早。
后来我们又接连去了水西林站搭伙抬原木下西江编木排;去了县林业局加工厂打临工,将原木加工成木材,直到七月安排分配工作。
待分配的六人除我安排分配在瑞金九o九地质大队外,其余五人全部安排在县小水电公司程龙电站。复工复职的两人并未如愿重新安排工作,还是回到了当兵前所在的九连山垦殖场,其中一人在该场干到退休,另一人因其岳父的关系推荐上了大学,毕业后方调赣州某厂。
写于二0二O年三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