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门二县
文‖刘建军
在我国首都的西北部——塞外这一片广袤的大地上,镶嵌着一颗耀眼的明珠——涿鹿县。
她因“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而闻名于世;她因“千里桑乾唯沃涿鹿”而在张家口地区独树一帜;她因“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她盛产的“龙眼葡萄、‘天津鸭梨’、八楞海棠”享誉京、津、冀、蒙以及湖、广等地。
在这片古老、美丽、富饶的大地上,必然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许多趣闻轶事。有关她的县界就是一个很奇葩的故事。
国有国界,县有县界。这些“界”大多数都是以河流、山脉或者道路为界。而涿鹿县和毗邻的蔚县的县界是一座堡门,并且是建在一个镇子里面的堡门。
这个堡门位于“蒙着神秘面纱”的历史古堡——桃花堡。 桃花堡历史上曾经建有九座堡门,这也是比较少见的建筑规格。在这九座堡门当中,其中有一座叫“二层堡门”,它就是过去涿、蔚两县的“县界”。
人们经常说:“门子安在墙上,窗户安在房上。”而桃花堡的“二层堡门”的左右两边并没有和堡墙连接,就是一座独立堡门矗立在镇子里面东西走向的、最为繁华的主街道中间。南北两端连接的是错落有致的民居。堡门以东旧称“东营”,归涿鹿县管辖。堡门以西旧称“米粮市”,归蔚县管辖。
从“二层堡门”这一条街往东直行大约一百多米拐弯处,曾经还建有一座堡门,人们习惯称为“头层堡门” 或者“土关门”。这座堡门理论上属于涿鹿县的地界。过了“头层堡门”往南有一片开阔地,北面地基明显的高于四周的建筑是桃花堡的“泰山庙”,正南面是古戏楼(乐yao楼)。从“泰山庙”前面绕过去向东直行,是桃花堡过去通往涿鹿县城的“官道”。距离“泰山庙”不远路北,有远近闻名的谷坨村人开的“闫四”车马大店。
建国后,蔚、涿两县重新划界。以下沙河村西的一条南北走向田间小路西侧的地埂为界,并且植树以示区别。其它地段,以相关两个村子的耕地的地界为县界。由当时的“桃花工委”(相当于区委的级别)书记张泽春同志代表蔚县,和涿鹿县“大堡工委”的领导相互签字确认。
在桃花堡九座堡门当中,无论建筑材料、施工质量,建筑规格、文化内涵等 ,“二层堡门”都位居第一。堡门根基用青石条砌筑,基座由青砖灰条砌成,砖楦拱门,青石板铺路。上面门楼更是青砖汉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四角风铃垂吊,更显得端庄古朴、优雅大方。夜间,更夫寄宿于楼内,待到夜半三更三点,清脆响亮的梆子声惊醒了“两县”的商贾大户、店铺伙计和庶民百姓,提示人们日日防火夜夜防盗。
东西两面的砖雕楹联,字体圆润俊秀,文词对仗工整,意蕴深远,雕刻精细,堪称一绝。这一座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珍品。
堡门东面的砖雕楹联 :山滚揭屏连笔架,水环壶畔接桑乾,门额横批:东连涿鹿。楹联平仄韵律中规中矩,文词对仗工整严谨切题,“山”与“水”相呼,“连”与“接”相应。把涿鹿县境内的笔架山,和发源于山西大同的壶流河(途径蔚县)、桑乾河(途径涿鹿)巧妙的隐述其中。
西面的砖雕楹联是:千载帝阙九重近,一村桃花两界香,门额横批:西接箩川。(蔚县古代称蔚州,为燕云十六州之一,曾经称为萝川)。阙,《新华字典》解释说:“阙,帝王宫门前瞭望的地方。”既然是“帝王宫门前瞭望的地方”,那么,很可能是暗指古代国的都城“代王城”而言。蔚县代王城镇曾经是古“代国”建都的地方。或者是暗指大同府,北魏王朝曾经建都于古大同府。 西面楹联中“千载对一村、九重对两界”可谓是天衣无缝相得益彰,“帝阙对桃花”更是寓意深厚恰到好处。东西两面两副楹联,总共三十六个字,就把涿、蔚两县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尽收其中。
古代的官员们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县界”呢?依笔者愚见: 估计是考虑到涿鹿县岔道村以西没有较大的集镇,自然也没有集日了,(现在的集日,是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设置的),不利于物资流通和农业生产。将距离最近的桃花堡的一小部分划归涿鹿县,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有利于两县百姓的来往交流。特别是桃花镇人员密集、商铺林立、行业齐全,农历逢五排十为集日,市场相对比较繁荣。有利于涿鹿的稻米、水果、山货,蔚县的小米、黍子、白蔴等物资的互通有无,进而促进生产和改善生活。
遗憾的是,桃花堡的九座堡门现在无一幸存。
作者简介 :
刘建军(好老汉儿),河北蔚县人,年已古稀,居于涿鹿县城,热爱文学,崇尚自然,时有作品发表于各微信公众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