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8月18日,五十四年前的今天,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亲切接见首都革命群众及红卫兵小将,到11月底共接见八次。在这段日子里,我们有幸见到了毛主席。
高中“老三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娇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
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高中“老三届”有六人,他们分别是洞沟自然村一队的马小磨、张民和我,中寨三队的郭次耐,南寨四队的马冬梅(女)、六队的刘玉辰。马小磨是洛宁高中三甲班学生,张民、郭次耐、马冬梅是二丙班学生,刘玉辰是一甲班学生,我是偃师高中六七级二班学生。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开始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8月8日又公布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掀起了文化大革命高潮。为了更好的发动群众,激发全国人民投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热情,毛主席于8月18日首次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首都和进京革命群众及红卫兵小将。至11月26日止,毛主席先后八次在天安门城楼或乘车穿行东西长安街接见革命群众、红卫兵小将共1200万人。
文革初期,为宣传毛泽东思想,以社会为课堂,以前辈的革命实践教育群众,提倡“学革命先辈,崇尚英烈,重走长征路,寻访红色记忆”,开始了革命大串联。因此,“上海一大旧址”、“八一南昌起义旧址”,“长征始发地江西瑞金”,“井冈山”、“遵义会议旧址”、“毛主席故居韶山冲”、“革命圣地延安”等,都成了红卫兵小将向往的目的地。但他们最大的心愿还是前往首都北京,等候毛主席和中央领导的接见。
11月初,我们偃师高中一批同学结伴乘车到北京等侯毛主席接见。到京后同学们被安置到各个接待站,我班五位同学被安置到中央民族学院。
接待站由解放军管理,把赴京人员编制为连、排,进行军训,组织政治学习,主要学习“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有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最新指示”。强调组织纪律性和毛主席接见时的注意事项。每天生活紧张而有序,就等毛主席接见早些实现。

11月11日(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激动人心的时间到了。我们接到通知,毛主席要接见我们。一大早,我们匆匆开饭并带好午餐,列队在解放军战士的带领下来到西长安街礼士路车站附近。长安街南北两侧各坐着十几排红卫兵小将,我们坐在街道的北侧。前两排是解放军战士,我们紧挨着解放军战士,坐在了前排。同学们都很遵守纪律,在解放军战士的统一指挥下学毛主席语录,唱革命歌曲“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少数民族同学则发挥其特长,跳起了民族舞蹈,西长安街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下午14时许,毛主席身着绿军装站在“红旗牌”敞蓬车上,两侧由周恩来总理和陈伯达陪同,从天安门方向自东向西缓缓而来。人群开始沸腾了起来,拼命地挥动着手中的小红书《毛主席语录》,口中高呼“毛主席万岁!”“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人们尽情地表达着激动的心情。仰头踮脚,生怕看不真切。因我们站在解放军战士后的第一排,观看主席看得十分清楚。毛主席高大魁梧的身材,和蔼慈祥的面容,海纳百川的气度,洞察世界风云的神态深深地印入我的脑海。虽是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却一点不感到陌生,真像天天见到一样。毛主席注视着长安街两侧,频频挥手向同学们招手致意。毛主席不时同周总理商谈着什么。我们欢呼雀跃,激动的热泪模糊了眼睛。

我连忙揉亮双眼,定睛注目向毛主席致敬。毛主席所乘车辆行驶到我们前方时,可能是看到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不同民族的人群,他老人家竟振臂高呼“人民万岁!”这时群众情绪达到高潮,热情回应“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口号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震彻天际。
前几次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群众时也对天安门广场被接见的人民群众高喊过“人民万岁”的口号。而这次我是亲耳聆听毛主席“人民万岁”的呼声,激动的心似乎要跳出胸膛。
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人民万岁!”是世界最强音。是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展示了一代伟人宽阔的胸襟。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间,把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践行落实。
红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初到北京,很想瞻仰一下天安门城楼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接见后的第二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天安门广场参观。次年五月又上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巧遇堂叔马小磨。这时天安门广场有了照像的,于是合影留念。

随后,了解到我村几位“老三届”同学见到毛主席的情况。
中寨三队的郭次耐在九月份就到了北京,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毛主席第三次接见。同班的张民和马冬梅,还有三甲班的马小磨都是11月份到北京的,参加了毛主席的第七次11月10日的接见,地点在东长安街。
我村刘玉辰同学情况最特别,他是和本班的几位好友组成“长征”队,扛着红旗背着背包,每天行军六十多里,日行夜宿,历经二十多天,徒步到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见的。还好,赶上了最后一次11月26日的接见,在天安门广场附近的西长安街见到了毛主席,如愿以偿。当时“长征”进京的红卫兵很多,他们磨炼了脚板,锤炼了意志,都是为了一个心愿:能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如今已是两鬓霜的古稀老人。有人已经故去。但他们在有生之年,每逢说起这段经历,都有说不尽的幸福感。
在特殊的岁月里,机遇使我们这些幸运的人儿见到了毛主席,这是终生的荣幸与幸福。记下这美好的瞬间与好友分享……我们见到了毛主席!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