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立秋过后,“寒花隐乱草,宿鸟择新枝”,“残花半树悄无语,细雨满天风似愁”。于是众多的文人雅士,发“旧国见何日,高秋心苦悲”之感慨。但唯独刘禹锡则反其道而行之。《秋词》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无视草木摇落、寒花隐乱、细雨满天,这些高秋心苦悲的物象,只钟情于排云而上的晴空一鹤,诗人的诗情也就排云而上,直冲碧霄。清新如此,豁达如此,令人扼腕。
记得什么人说过,世界不缺乏完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我觉得作家吕秀彬就生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于一般人而言,“闹秋”是最稀松平常不过的事。秋收嘛,有什么值得大动干戈,去闹一番呢?我想,这是缺乏一双“观物”的“自然之眼”。作家的“自然之眼”看到了“大野里的高粱已是火火的红,玉米已是喷喷的香,篱落间的豆花已是灿灿地开”的“活色生香的景致”,确信这就是“三秋丰收的模样了”。于是,作家再一次以童心、童真搬演了“沸沸扬扬,风风火火,热热闹闹”的“闹秋”。
作者的自然之眼看到的是“泼彩流金的写意,返璞归真的童趣,一咬甘蔬的清凉”。

“妇女、老人、小孩,手提着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掰玉米”——这是“助秋”。
“一株玉米,往往要掰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村民们在实践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朱子遗训。勤俭持家之风,已深深铭刻在妇人、老人、小孩的心中,铭刻在这些“闹秋”的国人心中。
《央视网新闻》播出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从另一角度对农民们掰玉米往往要掰四茬的做法的褒奖。这就使这篇文章有了相应的现实意义。
“农人们总喜欢把玉米一身金黄,或全副银装,于炎炎的烈日下暴晒”,——这是“晒秋”。
晒秋时,馋嘴的孩子们,“会把嫩苞谷掰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成就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苞谷穗放进去,捡拾柴禾,加火燃烧。”转眼间,“丰硕苞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于是童真、童趣就在无垠田野上得到充分体现——“孩子们边嚼着棒槌,边嬉闹在陌上垄头,欢笑着、奔跑着,轻盈如一只只临风起舞的蝴蝶”。
“闹秋”的最后一个关目是“咬秋”。而‘咬秋’的风俗,常常在这样明月清风的秋夜,如宗教一样神秘而庄重地举行。”“红瓤西瓜、绿瓤香瓜、白生生的红薯、金黄黄的玉米......往往是咬秋的最爱”。“咬秋”就是“吮吸着甘甜”,“吮吸着秋丰收的喜悦”,“吮吸着如秋一样清爽而静谧的岁月”。
王国维在评论纳兰容若的诗词时曾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因为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我们的作家吕秀彬同样以一双聪慧的自然之眼观察周围事物,更能以细致入微、参透人性之舌敷写自然之美,礼赞人间大爱。“素心向美,以诗为文”,造就了性情中人的美文作家吕秀彬。

附:《立秋:玉米香中闹秋忙》
作者:吕秀彬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时间如白驹过隙,于日出日落中匆忙着岁月的脚步。
烈日还在炙烤,热风还在肆虐,暑气还在蒸腾;可是,大野里的高粱已是火火地红,玉米已是喷喷地香,篱落间的豆花已是灿灿地开……那些活色生香的景致,确是秋丰收的模样了。
这个时令,苞谷就吐出细长绵柔的玉米须,黄的、白的、黑的、棕色的……把原野里翠碧的青纱帐,晕染成一幅色彩斑斓的雄浑的画。“闹秋”,就在玉米的清香里,沸沸扬扬,风风火火,热热闹闹地展开了。
闹秋,闹就闹个秋天忙忙碌碌的丰收,泼彩流金的写意,返璞归真的童趣,一咬甘蔬的清凉 。
秋闹的起始是“助秋” 。玉米甫熟,农人们秋收互助就忙碌起来了。村里的妇女、老人、小孩,手提着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玉米。一株玉米,往往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二茬、三茬再去搬;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
接着就是“晒秋”。农人们总喜欢把玉米一身金黄,或全副银装,于炎炎的烈日下暴晒,玉米的香味,便浸染着阳光的味道,洇漫着浅秋最幸福的滋味。那一片片纯粹的金黄,那一垄垄炫目的银白,沐浴着秋阳烈烈地照耀。光芒射处,流金泻玉,呼吸间是沁入心脾的芳香。

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篁岭赏秋留影。
馋嘴的孩子们,更在乎欲熟未熟玉米的香甜。他们会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成就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捡拾柴禾,加火燃烧。转眼间,一全窑的包谷业已熟透,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孩子们边嚼着棒槌,边嬉闹在陌上垄头,欢笑着、奔跑着,轻盈如一只只临风起舞的蝴蝶。
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便是“咬秋”了。而“咬秋”的风俗,常常在这样明月清风的秋夜,如宗教一样神秘而庄重地举行。红瓤西瓜、绿瓤香瓜、白生生的红薯、金黄黄的玉米……往往是咬秋的最爱。吮吸着甘甜,人们也在吮吸着秋丰收的喜悦,吮吸着如秋一样清爽而静谧的岁月。
一叶梧桐一报秋,玉米田里闹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秋光唱不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