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365》新媒体 发自湖北黄梅
车过黄梅县大河镇,沿着红色旅游公路行驶。大山越来越近,公路婉转逶迤。满目青山苍翠,山里的植被茂密,郁郁葱葱。让人在不知不觉有了一种心旷神怡感觉。我们看见了虎背山,看见了永安水库;车子一路向北,过吴箭楼村,大庙街。山势开始陡峻,道路盘旋向上,随着峰回路转车子不断爬升,耳蜗内开始嗡嗡作响。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团山茶场。正行进在盘山公路上,开车的秋歌忽然说:我有个老同学在这里兴办茶叶生产合作社,不如我们在这里喝点茶,休息一会儿。
路旁,一排白色的平房,我们下车,坐下来休息,主人胡传彪热情地为我们沏了新茶。茶色清冽,香气氤氲,轻轻呡一口,一阵清香沁人心脾,让人顿感神清气爽。我抬头望了望墙上,胡云墩茶叶专业合作社(章程)映入眼帘。闲聊之间了解到:胡传彪出生于1962年,团山村人,茶叶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由五户人家组成,于2016年开始从小组流转土地兴建茶园。在山坳里用石块筑坝围地,利用林间空隙栽种引进的“浙农113”优质茶苗,四年时间里已累计投资200余万元,建成茶园200多亩。主要生产绿茶品种,分春茶和秋茶。因为茶园经营周期长,投资回收期一般在8—10年。近年茶叶年产量只有300—400斤,所产绿茶商标“共点”已通过工商注册。现在加工方式一半手工,一半机械。茶叶成品条索均匀,色泽明亮。价格一般特级800元,特一级600元。一级400元。如果年景好、风调雨顺,再加上管理到位,茶叶产量将会逐渐增长,茶园前景十分可观。
我随口问他原来从事什么行业?他说:在外面打工三十多年,凭着一身木匠手艺,走南闯北走过十几个城市,因为吃苦耐劳也有点积蓄。随着年龄增长,也随着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的绿色梦想,所以就回来了。
过年回家时看见山里人都搬到城里生活。田地撂荒,野草丛生,山里越来越荒凉,心里总感觉不是滋味。山村里也有搬不出去的人,因为他们的家庭收入不允许。说穿了就是因为贫困。我们兴办茶园,不仅可以守着自己的绿色家园,也为他们就业找到新的门路。目前在茶园长期做工的贫困人员有11人,他们帮助茶园施肥、除草、灌溉、采茶、剪枝、制茶,根据劳动分类别和完成情况月收入800—3000元不等。
说到这里,老胡的神色渐渐凝重起来。他说:我兴办茶园其实也是为圆我父亲的一个梦,一个绿色的梦。看看我一脸诧异,他接着说:我的父亲胡春祥,原来是大庙公社团山大队党支部书记,从六十年代起,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开山种树,坚持十余年,建起了当时在全县乃至全省都赫赫有名的团山林场。因为成绩突出,成效显著。1979年12月代表团山大队林场赴京参加全国林业工作表彰大会,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亲切接见,并授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成绩优异,特予嘉奖,此令。”的国务院嘉奖令奖牌。
父亲已经去世多年,可是他的绿色情怀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听了他的一番话,我想:他的父亲当年带领乡亲们经年累月植树造林,是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如今,他在深山里兴办茶园,是为了开发家乡的绿色经济,为了消除家乡的贫困人口,走向共同富裕。这代代传承的绿色情怀,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作者简介:聂援朝,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梅县作家协会副主席。
编辑:徐继良
审核:於境源 田树兵 胡均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