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教育上青云
——东至县教育民生实事映照为民初心
安徽省东至县教体局 王孝纯
沐浴尧舜清风,打造时代教育。东至县教体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守教育是最大民生的理念,持之以恒以教育民生实事践行为民初心。东至城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成为老百姓看得见的惠民行动;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每个家庭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促公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协调发展到位
一是办好乡镇教育。建设好乡镇学校,对于提升乡村教育水平、稳定乡村教育、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通过东至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实施乡村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持续改善乡村小规模和寄宿制“两类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推进乡镇教育园区建设。2020年安排专项资金项目63个,建设面积96677平方米,投入资金5388万元,6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其中50个项目已完工。目前,泥溪镇教育园区建成并在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完成昭潭镇中心学校整体搬迁并在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完成龙泉镇中心校整体搬迁。二加快城区学校建设,不断增加义务教育学段学位供给。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给城区学校解决大班额问题增加了难度。通过改扩建校舍等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学位供给,全面消除“大班额”。同时动态调整县城学校布局规划,加强县城学校建设,积极推进政务新区小学建设。

补短板,大力发展公办普惠性幼儿园
伴随全面二孩政策推动和育儿理念提升,群众对托幼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双重期待不断拉升。教体局根据学前教育促进工程计划,一是实行“城乡并进、均衡发展、全面提升”计划,加快建设公办园,加大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目前完成并投入使用乡镇公办幼儿园13所,城区一总园三分园。2020年在建花园乡幼儿园一所,建设面积2000平方米,投资500万,提供180个学位,项目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2021年将投入使用。全县基本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辅,巡回支教点为补充的学前格局。二是为让“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东至教体局加大资源供给的同时逐步向内涵提升的转变,全面提高保教质量。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接受到优质学前教育,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新录用的幼师资源向乡镇幼儿园倾斜;持续开展幼师“国培计划”,2020年投入培训经费 万,全面加强面对全县幼师、园长培养培训工作。

增温度,巩固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成果
控辍保学和学生资助事关教育公平、事关社会公平,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学生资助政策宣传阵地前移。采取义务教育阶段的资助政策提前到学前阶段宣传,高中阶段政策提前到初中阶段宣传方式,切实解除学生担心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后顾之忧。二是不断拓展资助育人方式,持续提升资助管理水平,让资助更加贴心和暖心,真正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20年春季学期全县共资助困难学生7262人次,发放资助金585.61875万元,对建档立卡户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做到全覆盖,一个不漏。同时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全县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三是在疫情期间,各校教师走村入户,“一对一”帮扶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线上学习,联系相关部门、村居为全县约600名无设备或无网络学生家庭解决了在线学习所需的智能设备、网络信号等问题;其中为贫困生送去手机56部,为66名支付费用线上学习的建档立卡户补助资金0.99万元。

稳就业,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特色鲜明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手段,全面增强池州市工业学校职业教育的适应能力和吸引力,为广大年轻人提供高质量、多样化的学习选择,通过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让年轻人真正掌握赖以生存发展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给他们更多希望和出彩机会。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机制,充分释放校企合作的活力。将职业教育纳入东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多方协同建立产教对接平台、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校企合作成果推广等长效机制,引导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深入参与职高人才培养过程,与学校协同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建议设立并实施国家级职高教师在职全员培训计划,通过政府补贴、企业协同、学校奖励等方式,形成企业技术骨干到校指导并且参与职高师资培训的稳定机制。持续推进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全员轮训制度,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提升专业教师的国际前沿视野、创新创业能力等基本素养。引导职业教育顺应市场变化,更加贴近实际岗位需求,注重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为职高毕业生就业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重点加强专业理论、信息技术和外语教育,切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职高毕业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教育民生之光普照尧舜之乡,民生实事的效应显现,教育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显著提升,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大量优质生源;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一本上线人数和“双一流”大学达线人数实现三年递增。2019年、2020年,东至县人民政府连续给予东至教体局通报表彰。
传承百年积淀,铸就教育品牌。东至县教体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民生实事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教好书,育好人,就好业,持续提升县域教育品质和内涵,追求更高的教育层次,铸就闪亮的教育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