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行维贤,鉴貌辨色,求古寻论,勒碑刻铭。
沿小河岸边一路尽览园外风光,上渡桥过水入园,砖雕的门楼上沧浪亭三字清雅秀丽。进门见山,可迎面的山道并非让游者登步上顶,却是将人引入山洞。山道两边石峰险峻,藤蔓茂密,洞口岩石重重叠叠,洞里暗道纵横交错,七通八达。入内只见进出洞口竟有五个之多,让人行之“左右为难”,但不管游者择选任何一条路径也都将会领略一番别样的风光。而洞里孔穴巧布,漏透洞外园景,尤为神奇地是洞中藏有一口水井,与井相对洞顶见一圆形的石孔,孔在幽暗的洞内射下一束天光,上下望之,即观顶上孔中云天,又见井里水中云天,这石孔却是连通洞外山顶,山顶孔口也置一井圈,因与洞中的井圈相垂直,从上可以窥洞里井中之水,如此巧藏玄机,匪夷所思,乃是造景妙术奇招,让人诧异惊叹不已。

石洞上山 有出口左右相并,一个出行上山顶大道,大道从东到西正中横于山顶,山道直走到头便就是闻名于天下的姑苏沧浪之亭。另一出口一边通向清香馆前复廊,一边则是到达山顶靠大门一端,园林如此造山设道实属罕见。
沧浪亭的山体之大,成为园中主景,满园皆山,长廊、厅堂皆退让环于周边,人游园中坐也青山,行也青山,观也青山。这人造之山非但宏大,且山上长成一片遮天蔽日的森林,银杏、香樟、榆树、榉树、朴树、槐树......株株百年以上,一棵紫藤攀藤龄长达两百七十年有余,紫藤无架,攀附缠绕爬上其旁的一株老树干梢。
山中湖石多在明道堂一侧,参差而立,多有奇异:一石高近一丈,位于道旁,其态若风驰电掣,人走过不禁要骇然侧身以避。一石立于暗沟桥边,飘飘然,似风动云根......而沧浪亭则建筑于山道正中,亭台与山道平齐,故亭下宽阔,可容游者众多。其亭樑、柱均为粗石所造,周边围栏亦为石做。

横匾“沧浪亭”与石柱对联竖匾“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都为阴线凿刻成匾额悬挂的形态,加之方亭、方柱,使得这石亭观之若碑,浑厚生浩然之气。
游沧浪大山,亭阁雄立,道贯东西,古树成林,石绝峰奇。息坐在沧浪亭下,视线越过环水复廊的瓦顶,可观河岸杨柳青青,可迎河风阵阵。而游沧浪亭最得感人时刻尤在风雨天气,风声、雨声,淅淅沥沥,似在诉说往日的一幕幕历史沧桑。
碑记厅门联有曰:“景行维贤,鉴貌辨色,求古寻论,勒碑刻铭。”沧浪山水在岁月光阴中化为君子的品格、修养和风采,故成为古今文人膜拜敬仰的圣地。而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至理名言,却如一缕幽兰的清香,永久地萦绕在这园林的山水、树木与花草之中。

诵者简介: 莹丽亿番洛瓦∶本名孙长丽。辽宁大连中山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多家网络媒体签约主播、特邀诵读嘉宾。微信ylyflw369662890,荔枝电台FM1508207,喜马拉雅FM:莹丽馨声。艺术家简介:刘华,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大学艺术系执教十年,现居苏州为职业艺术家,从事绘画、雕塑、摄影、艺术景观设计、平面设计、艺术理论研究及网络写作,著有《走进新景观》一书。2001年至今19年间一直潜心拍摄研究苏州古典园林和现代实验水墨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