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蓝田有个约会
图文/云蒙山人
早在38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就和蓝田有一个没有实现的约会。 我所在的工农中学,当时拥有一辆在全县不多见的解放牌中型卡车,那是704厂给学校的福利。1982年国庆节,学校组织一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打算坐着这辆解放车经蓝田去西安,做一次短暂的游学。行程很匆忙,清早出发,天黑归来,只是看一看我们历史课本上所说的半坡遗址而已。我本来是在参加名单里的,临出发的时候,因为某些不可预知的原因被告知车上坐不下了。和蓝田的第一次约会,就这样“胎死腹中”。

此后,因为往返古城西安,无数次经过蓝田,也曾在高速路蓝田东服务区作短暂停留,无数次的吟诵着韩愈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过牧护关,但却终究没有和蓝田有过真真真正正的亲密接触。特别是知道蓝田有座王顺山,我的家乡有座云蒙山,两座山因为“百善孝为先”而一脉相承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产生了浓浓的遗憾。
2018年8月12日,缘于陕西省益路人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爱故乡倡导者和实践者马永红先生的牵线搭桥,我有幸参加了“美玉之乡话文学——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成立座谈会”。座谈会以“共写田野故事,助力乡村建设”为主题,邀请了李若、曹林燕、刘颖慧等乡村文学创作骨干和乡村问题研究专家进行分享交流,30多位文学爱好者推选出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组长马晓毅、顾问曹林燕以及团队核心成员。我在现场所做的分享交流也获得了大家的充分认可。从那以后,我的朋友圈里多了几十位蓝田文友。这是我以文学的名义第一次和蓝田不期而遇,也成为我生命中一份深深镌刻的美好回忆。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我认识了更多的蓝田文友。此后,我还将自己主创的《巍巍云蒙》委托马晓毅组长向部分蓝田文友赠阅。
同年9月23日,我又受邀参加了“秋日私语·赏心之旅——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玉山行”文学主题采风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不但与老朋友马晓毅、马永红、王昱娟、曹林燕再度相聚,又结识了著名作家孔明、白玉稳以及更多文友。同时,洛南爱故乡文学小组组长李斌、商山印社社长闫英杰也带去了洛南人民的祝福与诚意,为蓝田文友留下了他们喜爱的书法作品。从此以后,热情奔放的马晓毅、真诚睿智的孔明、热情开朗的程社涛、真诚善良的王会宁、多才多艺的肖祎娟、嬉笑怒骂的王尊让……逐渐成为我文学创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我们以文学的名义,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隔着秦岭携手前行。说真心话,我欠蓝田文友一顿饭局,期待着有一天可以相聚,蓝田有约,成为我梦寐以求的期冀。

没想到旧情未偿,新债又欠。以文学的缘分相识,用善良的底色提纯,蓝田文友们让世界见证了什么是患难见知己,烈火识真金。洛南“8.6”洪涝灾害发生后,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援洛南人民。组长马晓毅第一时间捐款200元,核心成员程社涛捐款500元。不仅如此,8月13日,小组又在群内发出倡议,呼吁文友向受灾的洛南人民捐款。短短2天时间,已经有40多位文友慷慨解囊踊跃捐款,爱心涌动,力量还在汇聚。爱故乡易,爱他乡难。蓝田爱故乡文学小组却演绎出“大爱无疆,他乡亦故乡”的新乐章。在马晓毅组长的带领下,小组不仅在爱故乡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在爱故乡社会实践上再一次树立起了标杆。同时,也让我发自心底地知道,我欠蓝田一片深情厚意,这一场相约,是必须的。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首诗,串接过去与现在。巍巍草链同仰望,涓涓细流汇波澜。一座山,连通蓝田与洛南。山水相依,情意相连;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若无相欠,怎会相见?在这静静的黑夜里,我想说,我欠蓝田一份深情,我和蓝田有个约会——一定不会太遥远!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教坛耕耘30多年,绝不凑合;自发教研20多年,成果丰硕;兼职文史10多年,普遍认可。喜欢追光逐影、舞文弄墨,愿结识更多求真、尚善、向美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