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庚子梦游之旅】
乌斯浑河留笔
残春伫目大河流,一片飞思聚笔头。
有恨亡家波作泪,多情忧国骨于喉。
能无热血兴邦计,岂可毛皮与虎谋。
八女投江成旧事,英雄胆气少吟讴。

临鸭绿江大桥
入眼川流不可忘,一衣带水夙缘长。
硝烟起处援兵在,建设兴时义旅忙。
战友捐躯三八外,联军留耻板门旁。
江桥历尽沧桑事,远去恩仇费考量。

过华容道
江陵古道已无寻,面对新碑费苦吟。
赤壁惊魂空笑语,华容立马有丹襟。
长河一夜东风恶,白帝千年铁锁沉。
政客兵家多少事,勾心斗角到如今。

阿房宫遗址
只见高台不见墙,长安何处觅阿房。
疏林掩映荒坡上,夯土层阶道路旁。
卷有宫城遭纵火,勘无碳粒费评章。
难知野史谁援笔,惹得骚人骂楚王。

登刘公岛
临峰何处觅刘公,可向苍茫大海东。
倭寇侵疆多兽举,总兵殉国不卑躬。
降幡留耻帮台上,折戟亡师炮口中。
此恨沉沉谁记得,唯凭航母振雄风。

雷峰塔遐思
西湖旧事久传真,南到滇黔北到秦。
伞未多情仙有爱,蛇能救难世无嗔。
断桥堤柳峰头月,苦雨凄风塔下身。
法海一从圆寂后,驱瘟遍是许夫人。

函谷关感怀
庚年梦里过秦关,列国纷争忆未删。
白马出边难武吏,狐裘易手贿红颜。
汉王养晦求生日,安史鏖兵胜败间。
看遍千秋宫阙事,沉浮起落转弯弯。

游秦淮河
一水穿城看变迁,莺歌燕舞已无前。
曾经八艳笙箫地,依旧三更不夜天。
十里秦淮藏秽气,六朝金粉散银钱。
繁华总是王孙事,草芥遥知在日边。

【冷眼看繁华,热笔写春秋】
李云祥先生诗词欣赏
点评:一湾逝水
喜欢欣赏李云祥先生的作品,尤其喜欢他的律诗,因细细咂品,古典诗词的含蓄之美,韵律之妙及意境之深都体现在他的七言中。
李云祥先生谙熟凝炼是诗词之魂,遣词造句惜墨如金,推敲腾挪总能将丰富的内容,浓缩于方寸之间。每首诗拓展开来,就是一篇小杂文或一首散文诗。使读者在字词和短句中,体味诗中之意,诗外之味。如此篇的《游秦淮河》仅五十六字,便呈现给读者一幅古秦淮的流动的画卷。诗中烟笼寒水,画舫穿梭,“舞低扬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十里秦淮,六朝金粉,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情景,栩栩如生的展现给读者。又如《登刘公岛》,只颔颈两联,便将壮怀激烈的中日海战场景重现。悲壮的场面中,情节跌宕,倭寇猖獗,管带叛敌,提督殉国,其硝烟滚滚,炮声隆隆,无不一一展现给读者,使人如临其境。
李云祥先生诗词的另一个特点是擅用典故,且嵌典自然,用典巧妙,无斧凿之痕,并常将神话传说贯穿于诗句,既平添了诗味,又普及了典故知识。如此篇《函谷关感怀》中的紫气东来,公孙白马及《雷锋塔》中的断桥残雪,白蛇救难,许仙之爱,法海造孽等,不但使诗句含蓄蕴藉,又增添了诗词的文学性,欣赏性。
诗是不朽的心灵形式,诗心是作者的一种情怀。李云祥先生写诗填词除具有娱乐性外,更注重社会功能,每首诗都注入善与美。无论旧时对官场昏庸的鞭笞,对黎民的同情,现时对时弊的针砭,对正能量的讴歌,无不体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如此篇的《乌斯浑河留笔》,《鸭绿江大桥》,《登刘公岛》等,均体现出对侵略者的憎恨及对英雄的赞美。
总之,李云祥先生诗词作品想象丰富,布满灵性,让人读了爱罢不能。

【作者简介】李云祥,网名梦回湘水,50后,祖籍吉林,现居大连。诗词爱好者,东北农村人。

【诗评者简介】一湾逝水,哈尔滨人。学汉语言文学,喜欢用平庸之笔组合平庸文字,给平淡生活添些许味道,仅此而已。

投稿请扫码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