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风小筑头条版总第289期
雅风小筑欢迎您

广汉江河考(连载一)
作者:川汉(叶文定)

广汉位于川西平原,地势平坦,江河横贯。山川无言,人予其名,千百年来,这些河流从源头到终点、主流和支流及各个河段的名称、流经地域,本地和相邻各县(市)的地方志和各种书籍,图表、文字表述不一,地图标示各异,长期混淆不清,或一江多名,或多河一名,或图文各异。清乾隆《汉州志》(自清康熙时期至民国初,汉州即今广汉,因此清代几部汉州志就是广汉志——笔者注)之《山川》篇后的按语,曾解释了造成这种乱象的部分原因;“川西水道一变于李冰,再变于文翁,至唐高,千里筑塞故渎,更凿新渠,则又一变。其利故日益广,而迁徙亦益无常,数十年间,即不能复寻故道。博雅者犹稽古名,固陋者止仍俗号,安在其能无异哉?”就是说历史上各地兴修水利,在固有的江河构筑堤防,又开凿新的河道;受益的地方越来越多,但水道的改变也更加没有踪迹可循,短短几十年,有的就找不到过去的河道在哪里了。喜好文雅的就沿袭过去的名字,坚持简易的就采用当时通俗的称号,这样各有所好,怎会不造成不同的记载呢?到近代,这种状况有增无减。1936年,彭县县长呈文反映水灾情况:“马牧、小石、濛阳三河之河身------竟成一片野草蓬蓬,白石粼粼,荒阔无垠之地矣------旧有之河身不但无踪迹可寻,且另开数道,任意横流。如濛阳河经流之九尺铺,另开新河二道;白土河经流之集贤镇,另开新河一道;小石河经流之楠木场,另开新河二道;马牧河经流之化成院,另开新河一道-------”

其实还有编写的原因:从已知的各地、各个时期的地方志来看,在很长历史时期,各州县编撰地方志不仅互不统属,也无统一规范,对搜集到的史料,按照各自的理解和判断去取舍,只要主政的地方官认同就定稿出书。在管理无序、交通堵塞、通讯落后的时代,实地勘察不易,彼此交流困难,缺乏统一认识,自然各行其是。
政区的地域调整和名称变化,更增加了编修者采用史料和使用者解读史籍的困难。如清白江流经的县级政区,即现在的彭州、都江堰、郫都、广汉、青白江、金堂,有的属新设政区,历史悠久的又地名几变,其中仅彭州就设立过湔氐县(山内部分)、繁县(山外地区)、湔县(湔氐县更名)、晋寿县(关口附近)、九陇县(关口周边)、青阳县(红岩镇一带)、硼(音“朋”)口县(关口一带)、濛阳县(濛阳镇周边)、陇泉县、兴固县、导江县、清城县(属地不祥);蒲阳河段有唐昌县、崇宁县(后并入郫县),下游还有新繁县(后并入新都县)、新彭县(新繁、彭县合并)、兴乐县(新都县更名)、雒县、绵竹县(均为今广汉。改名绵竹8年期间,今绵竹为孝水县。)彭县幅员辽阔,多次分为几县,但在清康熙年间却因人口锐减被撤销,并入新繁县,60年后才恢复建制。流域政区无数次的拆分、合并、新设、更名,对于考证河流也带来不少困扰。

鉴于以上主客观原因,广汉史书中河流名称的乱象自然无法避免,旧志中层出不穷,新书里时有出现。本文考证广汉境内河流,试图对人们了解和利用江河有所助益。由于资料有限、学识浅薄,错漏难免,还望有识之士指正。
广汉自古就有“九河夹流”之称。“九河”指境内的九条主要河流鸭子河、清白江、马牧河、濛阳河、石亭江、白鱼河、坪桥河、蒋家河,此外广汉尚有土溪河、龙桥河、青石桥河、李家堰河等河道短、流域小的河。
(未完待续)

原创作品
插图由作者拍摄提供
作 家 风 釆

川汉,真名叶文定,四川广汉人。文学爱好者,欣赏唐诗宋词,喜欢田园风光,爱好户外运动。德阳和广汉纪实文学协会会员、广汉民间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有散文、诗歌在刊物发表。
投稿请加芦苇总编微信:152819668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