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楼镇,是刘少奇的故乡。
杨林村位于宁乡县花明楼镇西北部,东、南、西、北分别距长沙、韶山、炭河里、宁乡城30公里左右,村域盆地内,流淌有四条小水系,自北向南而下,流经靳尚墓旁,名为靳江,靳水过道林,改向东流入湘江长沙段。从湘潭出发走道林沿靳江逆流而上,旧有96里官道通宁乡县城达益阳,驿道需跨靳江上游在村域西部较大支流北源河。

杨林桥九章
作者/杨罗先
朗诵/视频制作/海的女儿
01
杨林桥,三国建制,1700多年,来世今生。
溯流而上,宽厚的肩膀,扛起岁月的风风雨雨;粗壮的双手,描绘心中美好的向往。
风吹雨打,那些摇曳的时光且新且旧,那些如注的雨脚密集而又空旷。
来来往往,走走停停,我们停在同一个节点,这个节点叫做花明楼。
02
花明楼有楼,杨林桥有桥。
花明楼镇有资料可查的桥梁至少40座,现今保存完好的就有20多座,恰恰杨林桥既有老桥,也有新桥。老桥和新桥都是独拱石桥,老桥距今300年左右,东西均有几级石阶。新桥几经修复,桥面距离短了,记下的故事长了。
每一段沉甸甸的历史,都是一个悲壮的故事。
03
历经风雨,如今的杨林桥,由杨林、金元、芙蓉寨三个村合并而成,已经形成近8000人口规模的自然村。
古意盎然的桥梁驿道,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美丽屋场,成了杨林桥最靓丽的名片。
于是,杨林桥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从村民的嘴里一直讲到了大都市。
04
我轻轻唤一声杨林桥,著名爱国将领的魂灵就醒了,齐学启将军故里庄严肃穆。
我轻轻唤一声杨林桥,杨林桥的古驿道开口了,来来往往的商人,都在听着它口若悬河。
我轻轻唤一声杨林桥,芙蓉寨绿林聚义的风景动起来了,千年群山锤炼的酒曲,万亩林海煮出的纯浆,酿万丈豪情,圆千年美梦。
05
不敢惊醒杨林的梦。
琴弦未曾调好,听曲的人却早已来了。撑一把杨林的油纸伞,指尖划过的痕迹,恰似藏在深山里孤独的舞蹈。
神仙桥上,那么多生动有趣的传说,耄耄之年的齐汉武老师如数家珍。神仙桥瀑布,淙淙流淌的故事,点燃杨林人奔腾的念想。
我静静地走过,不留一丝声响。唯有林中的飞鸟,舞动着整个村庄。
06
靳江杨氏,与杨林桥的杨同宗同祖。我多少次亲近杨林,多少次咀嚼曾经刻骨铭心的爱与痛。
后来,芙蓉寨的开发被摆上议事日程,我不止一次带队考察、实地调研,洽谈项目、优化环境。
山寨无声,杨林无声,大地无声。一片树叶,在某一个夜晚某一阵风之后突然失语,没有人追忆这些活生生的往事,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一样。
07
杨林桥有山,有水,有林中欢快的小溪。那一条水路,是你我曾经一起走过的梦。
水流的起点,是神仙约会的地方。汩汩清泉,以青春的姿势倾泻,带着杨林人走出大山的渴望。
瀑布连着瀑布。当山风吹皱一池碧水,我与你流连在静谧的风中。我还是执意要把这里命名为大龙洞,小龙洞。
08
我要积蓄能量,登云雾茶山,我要留出篇章,写金盆云雾。
有一种流连,叫做瞩目;有一种邂逅,叫做景仰。第一次走进拥有专利号的茶叶基地,是满目的深绿,坚定了我攀登绝顶的信心。
如果,袁隆平院士题写的“金盆云雾”是一本画册,我决定一页一页地把它翻开,和画册里的故事一起穿越。
白茶、银针,绿茶、毛尖。仰望,凝视,我的虔诚已经高出山的海拔,茶的倒影,淡墨一般,在随手可触的轻风里。
杨林有茶,虽然我知道,不是所有的品牌都会成为经典。
09
在杨林桥就晚餐,这是下乡采风欣然接受的为数不多的晚餐。晚餐安排在村支部书记家里,这是为数不多的主人缺席的晚餐。
我迟疑在开不开的一瓶酒旁,我迟疑在干不干的一杯酒里,我迟疑在读不读的一首诗中。
也许,我应该为李白再作一次尝试;也许,我应该为李白再当一回探路。关于诗与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顷刻已幻化成千杯不醉的酒水。不管是遥远的唐诗,还是当下的诗散文,我都在杨林桥,与李白的影子碰杯,一饮而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