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绍平
这是王府的后花园。正是夏季,池塘里的荷花开得正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池塘的边上,一条长廊连接一座古亭。八角的小亭显的古色古香。古亭里坐着一位长发飘飘,气质如兰的女子。这女子眉梢轻皱,双目含愁,不胜凄楚地吟着一首词: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小姐,你在这里呀,让奴婢好找。”“春香,王爷回府了吗?”小姐问道。“回府了,小姐。王爷见小姐执意不从,要送我们出府去呢!”“真的吗?太好了!”
原来这位女子名叫张秀英,是大户人家的女儿。她自幼与表哥指腹为婚。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的张秀英出落的亭亭玉立,如花似玉。表哥王成玉眉清目秀,聪明好学。张秀英的母亲是王成玉的姑母。
就在王成玉十五岁的这一年,家中不幸失火。大火不但烧毀了家中的财产,连王成玉的父母也未能幸免于难。幸亏王成玉在学堂,侥幸逃过了一劫。王成玉只好寄居在姑母家读书。
张员外(也就是张秀英的父亲)有点嫌贫爱富的心理,很有些看不上王成玉。但张秀英的母亲心疼侄儿,问寒问暖。张员外有心赶王成玉出门,但碍于面子,只好作罢了。王成玉也感觉到了姑父对自己的冷漠,自我消沉,也没有心思好好读书了。
张秀英的丫环春香听说了此事,对张秀英说了。张秀英决定到书房看望表哥。到了书房,张秀英对表哥说:“你不要理会父亲对你的态度,只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就行了。”临走时,又给表哥留下了一首诗。表妹走后,王成玉打开了那首诗,只见上面写到: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王成玉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皇王一声开科选,普天下的举人都去赴考期。好男儿都有凌云志,王成玉也一心进京去赶考。张秀英和母亲备好盘缠送王成玉到村口,并嘱托他,中与不中都要早早还乡。然后,洒泪惜别。
表哥走后已仨月有余。这一天,张秀英在房中思念表哥,并情不自禁的写道:
闺中女闷悠悠愁似春暮
盼佳音等佳音,音迅杳无
满怀的相思苦我对谁来诉
春已去空留得花落叶疏
无奈何门掩残春自凄楚
……
何日里能消却愁云满腹
“小姐,大事不好了!”“春香,何事惊慌?”
原来张员外嫌贫爱富。下人打听到一位王爷要纳二房。张员外贪图彩礼,背着夫人,将女儿许配给王爷做二房小妾。张秀英闻听此信息,犹如晴天霹雳。可事已至此,还是听天由命吧!三天后王爷就要来迎娶了。
三天后,张秀英怀着必死的心情,怀揣一把剪刀,上了花轿。花轿后面跟着一班鼓乐,离府门吹得是百鸟朝凤,一路上吹得是鸾凤和鸣!张秀英面无表情,她可没有心思听这个!
终于到了晚上,客人们都走完了。对于王爷来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洞房花烛夜,王爷掀开了盖头,正要宽衣解带。张秀英唰地从怀里掏出了剪刀,就要自刎。王爷惊呆了,说时迟,那时快,王爷把剪刀夺下来:“你,你,你不愿意吗?”张秀英把自己如何同表哥青梅竹马,父亲如何嫌贫爱富,一五一十,点点滴滴都说了一遍。
王爷被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决定送她出府。又听说张秀英要进京寻夫,让张秀英和春香女扮男装,又送给她们许多盘缠。
这一天,远远地看到了京城。只见一队人马从城门走了出来,前呼后拥,好不排场!只听一士兵喊到:“新科状元王成玉回乡喽!”“小姐,是王成玉,是姑爷呀!”终于两人相认了!好日子开始了!真是:历经磨难真情在,有情人终成眷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