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剑石茶楼的老总花春燕最近改了行,不做茶生意了,她下决心到城郊牌坊镇租下了一所闲置的学校,将其改造成了一家花园式的福利院,取名绿草地。过去在闹市办茶楼,现在来城郊办福利院,完全是两种不同的选择,她不仅将这福利院的名字取得这么好,而且将环境也布置得像试剑石茶楼那样颇有些诗情画意,短短几个月就吸引了七十多名老人来这里入住。
牌坊镇政府机关食堂里有个当了一辈子厨师的铁师傅,退休了好多年,在家里一直孤单地闲着,因为年轻时对婚姻比较挑剔,而自己底子也不厚实,也没有多少文化,性格还有些古怪,就这样单身了大半辈子。如今,这个被人喊了大半辈子“铁师傅”的老铁,已经年过了七十五,他听说不久前新办的这家绿草地福利院办得如火如荼,也就托人说情进了这家福利院来养老。
老铁虽然过去干的是厨师,却因上面的干部常到牌坊镇来来往往,他见的干部级别高的、低的可多了,在这种环境里当厨师,实际上就是当做饭的伙夫,时间一长,他渐渐在内心世界有一种莫名的自卑,他总羡慕也像上面来的干部那样被人前呼后拥,可是自己生就了只能在厨房里干活的命。人的光阴就这么过的快,老铁转眼就退休了十多年,一个人过日子总感到有些寂寞,帮人家弄了大半辈子饭,没想到自己到了这个年岁开始为自己吃饭料理生活的问题发起愁来。这回他铁了心进了绿草地福利院,起先还是比较安心的。可是,进了福利院时间一长,老铁还是感到有些落寞无奈,文墨深的事干不了,粗活又不想干,跟福利院里其他老人又没有多少共同语言。有一天,老铁终于忍耐不住,从福利院一个人悄悄走了出去,随意溜达,想独自散散心,尽管天空飘着小雨,但老铁感到在外面无拘无束,无比自由,心想人在江湖还是外面的世界好,只是觉得人老了,有时候身不由己。
而在福利院那头,办过茶楼的花总才发现院子里少了一个老铁,她没想到这福利院跟茶楼是有很大差别的,茶楼里只管人进来消遣、出去就自觉消费买单,福利院却不同,费用是先就收好了的,人进来了,办了手续,就是你管的人,丢了人就有责任。花总当然急了,她让自己聘请的几位工作人员连忙把手头上的事情放一放,让大家千方百计去把老铁找回来。城郊的几个村湾都靠近长江,附近村湾的人大多出去打工了,留守在村湾的也就是一些老人,花总派出去找人的队伍大约找了三小时余,算是运气好,没有丢人,最终还是很有幸把这个老铁从长江边找了回来。
花总吃一堑长一智,想起在茶楼里管理的一些办法,多封几个领班就把进出人员管得那么有条不紊。她找到老铁,心平气和地跟老铁谈起了家常,唠叨了几句家常话后,花总突然把话题一转,她可能在此前曾经听说过老铁的一些喜好,便跟老铁说:“铁师傅,我看你身体好,想不想在我这里当个管理干部呢?”
一听说当干部,老铁就来了劲头,连忙应道:“你这里也有干部当?”
花总说:“有的。我想让你当个保卫科长,把我们福利院的人管一管,好不好?”
老铁听说是当“干部”、有“科长”当,笑眯眯地直点头。
就这样,老铁在福利院当上了一名保卫科长,职责就是在福利院把守人员进出的铁大门。一个人在铁大门的一棵大树下坐在一把椅子上,不论是阳光灿烂,还是斜风细雨,他再也没有随意往外跑,而且还把其他想随意出去的人给管住了。
从此,老铁被福利院的人们喊成了“铁将军”,但还是没有人喊他“铁科长”。他每天恪尽职守,乐呵呵的,在这里把守福利院的铁大门,手臂上还带了一个红袖章,上面还写了两个字:“排长”。
庞良君:现供职于湖北省鄂州市委宣传部。第四届湖北省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先后在《湖北日报》《芳草》《长江文艺》《长江日报》《长江丛刊》《诗歌报》《杂文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旅游报》等全国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800多首、散文300多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200多篇。已出版诗集《母亲河》、散文集《山外山札记》等6部。
编辑:姜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