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梧桐落叶知秋意,一山一木总关情,春去秋来,节令轮回,暑气未消,谷浪悠扬,又是一年五谷丰登。如诗如画。谁能忘却春暖花开的那一季彷徨。云山碧水,薄雾苍苍,江山依然毓秀,自然如此芬芳。时代赋予万物生长,只待秋来慢慢凋零。秋天是美好的季节,秋天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莲蓬结藕,锦鲤跃塘。和谐盛世,书声琅琅。文人骚客,尽落华章。美好的明天一起倘佯,一季芬芳。
一、格律诗篇

立 秋
1.李传煜 遵义
(一)
牧笛飞香风洗汗,啃丘牛犊上云端。
枫凝小露鸿邀月,鹤立高枝菊荡田。
嵌玉楼台瓜树绕,堆金靓坝稻波翻。
秧歌挞斗青黄处,篓满秋声果满园。
20200806于凤凰山上
(二)
斗转黄经柄变天,凉风酷暑两纠缠。
溪云蔽树啼枯瀑,谷语盈江听瘦烟。
枝拂剩塘蛙鼓细,鱼浮矮底草吟残。
桨划渔歌鹰击浪,红霞动水掀枫巅。
注:中国历法以北斗斗柄指向决定节气时间。北斗斗柄指向西南,太阳行至黄经135度为立秋。
立 秋
2. 李宗祥 黔北
炎炎赤日暑连天,热气腾腾生火烟。
岭上茅焦竹卷叶,田间稻死菽枯眠。
难闻蝉噪响林内,不见鹤飞游水边。
只怕今朝秋不立,淫威虎毒怎熬煎。
立 秋
3.李俊文 湖北
(一)
一缕秋风一缕烟,小河流水汇千川。
丹霞拱日新村外,紫气朝云老屋边。
不见遥天飞野鹤,空闻曲岸落孤鸢。
僮男靓女齐歌舞,人满红楼酒满筵。
(二)
旭日生辉照百川,山屏水镜彩云天。
凤凰岛上南凫袅,鹦鹉洲中北雁翩。
夹岸钓童飞竹节,轻舟浣女下蓬莲。
谁当最美秋空色,画卷神州在目前。
(三)
云连碧水霁长天,客旅交游走百川。
敛翠东园锄菜女,扬帆南海打鱼船。
花开北阙何时谢,月落西山几夜圆。
但见神州风柳色,登楼一赋拨清弦。
(四)
长湖碧水自连天,日照新村起紫烟。
橘柚园中尝夏果,梧桐树上唱秋蝉。
可怜草乱莺声寂,不见云寒雁影翩。
暮眺渔夫舟楫远,随风入夜送流年。
立秋遇故人
4.李朝志 重庆
裙摆飘飘宛若仙,清风阵阵令陶然。
立秋巧遇林阴路,流火依飞酷热天。
恼恨红枫仍未染,相思幻梦是当年。
相逄故友匆匆去,无奈青春早化烟。
立 秋
5.李国才 四川
(一)
节令轮回沐紫烟,高温入暑客忧眠。
妖风未及熏风凛,浊浪还需热浪煎。
寂寞蒸云秋伏虎,清凉唤雨夜啼鹃。
空山静处花初落,醉等吴钩钓月圆。
(二)
一缕秋风万缕烟,相逢不识旧时缘。
花凋野陌空流泪,月落孤峰自断弦。
笔写新愁萧瑟韵,诗题古韵寂寥篇。
飞鸿欲寄情何许,独饮悲伤抱枕眠。
立 秋
6.李淑华
观山揽水小窗前,竹影掸尘我望天。
四面流云归眼底,万家忧乐绕心田。
三通电话儿孙事,一叶知秋时令单。
林海松涛千里秀,神清如水胜参禅。
立 秋
7.李纪龙
暑消伏尽雨晴天,菊漫篱栏著影妍。
蝉噪桑荫声渐去,禾垂垄上穗初圆。
轻寒微冷西江月,夕照斜侵叶底鲜。
清气晓从窗入户,重开景象赋秋篇。
立 秋
8.李朝锡 湖北
梧桐一叶动声先,末伏交秋夜未眠。
神鬼热来无处躲,虎牛闷倒要亡天。
风前十日黄金稻,雨后一场寒树烟。
暑去凉来蝉闭口,防洪抗疫话丰年。
立秋
9.李晨光 广西
炎炎夏日似蒸煎,躲进深山饮涧泉。
秋至绿林黄叶泛,风来翠柳玉丝妍。
水宽山远瘦莺寂,天淡云闲轻雁翩。
气爽宜人堪作赋,挥毫讴赞谱新篇。
立 秋(独韵格)
10李光明 湖南
秋江水满半池烟,秋日青峰霭暮烟。
秋雨敲窗云影淡,秋风拂柳水含烟。
秋声阵阵催诗兴,秋水盈盈带雨烟。
秋夜笛鸣人不寐,秋光万里赏云烟。
立 秋
11.李邦贤 四川
荷锄光脚再巡田,实廪从来只靠天。
才说今前无谷打,又忧今后有龙涎。
多蒙日月行天道,关照农夫得顺年。
扎帚编箩须伐竹,摇蒲赤膊任风扇。
立 秋
12.李军
伏雨敲窗曙映天,檐帷水乐醉心泉。
夜琴闲梦诗萦脑,晓簟清风喜溢笺。
花甲余思青岁涩,小楼常忆月华圆。
秋声销暑生甘露,完胜春朝气韵鲜。
立 秋(新韵)
13.李建军 安徽
(一)
处暑时时暴雨绵,才知入伏到秋前。
蝉鸣嘶哑藏林影,狗喘无声躲树边。
淹没灾区求水退,金黄稻谷盼屯田。
一年四季秋收美,但愿人间火艳天。
(二)
秋来酷暑上西天,暴雨携凉到面前。
老虎发威晨夜弱,金瓜争色午时甜。
青蛙气短虚声紧,蚂蚱狂飞不入眠。
灾去疫亡秋意爽,农民收种庆丰年。
秋日闲吟
14.李永华(山东)
夜雨敲窗扰我眠,凉风阵阵进秋天。
忽知林树飞黄叶,遥视沟坡冒碧泉。
穷巷深情思事隐,小楼好梦待时圆。
人生岁月如流水,节气吟诗又一篇。
立 秋
15.李炫机 贵州毕节
(一)
丽日晴空辞暑天,山间野鹤觅清泉。
秋风拽露相思碎,月影邀星对饮绵。
雅俊骚君吟果树,玲珑靓女赏枫烟。
长空雁阵青云舞,稻穗殷殷蜜梦圆。
(二)
辞暑迎秋柳退烟,盈盈月色缀云天。
田头熟穗纤腰累,垄上高粱饱仔鲜。
钓者溪边挥食饵,骚君院内咏蓬莲。
丰收演绎山川秀,谷满金仓密梦圆。
立 秋
16.李世才
夏雨荷花夕影烟,秋怡暑散月屏天,
梧桐砚苑柔茵染,碧水金风玉雾绵。
喜上眉梢眸眼映,歌萦耳际唱莺翩。
雁高雲淡蝉收嘹,马叫人欢梦故年。
立秋有悟
17.李建初 永嘉
入夜秋风不觉寒,萧萧篁竹乐轻弹。
未妨炎暑匆匆过,感慨红尘历历观。
淬炼人生征热浪,沧桑岁月笑微澜。
长河几见扬帆急,一枕夕阳朝榻鼾。

立 秋
19.李方品
最是无情岁月残,命题唱和写诗篇。
悠悠旧梦常怀忆,碌碌浮生未悟禅。
水畔秋风秋叶艳,蓠边菊茂菊花妍。
高台一曲斜阳暮,怅望空林倦鸟还。
咏 秋(新韵)
20.李遂生
走进商秋不坦然,南心最惧遇霜寒。
无魂云彩飘无际,有意清风伤有缘。
绚丽芙蕖光采褪,悠扬知了哑声残。
田畴幸有禾苗壮,诗社高吟李氏贤。
立 秋
21.李金爱 湖南
(一)
云高夏尽路生烟,庚子逢秋暑顺延。
夜晚凉飕禾盼露,白天热滚树听蝉。
风翻倦柳黄丝染,雨润衰荷绿泪溅。
疫后洪灾人不易,雁过田野望丰年。
(二)
红日挥毫绘彩笺,浓黄淡绿陌中阡。
三江煮韵千歌热,一叶知秋百果鲜。
细雨纵横消暑气,瘦风早晚歇蒲扇。
谁言萧瑟悲伤景,且看丰收在眼前。
立 秋
22. 李石兵 湖南
虽到立秋暑热天,晨光枯柳疏叶单。
几时流火凉风至,午后飞云好雨连。
落尽荷花描碧水,衰黄草木老鸣蝉。
静听岁月匆匆过,雁影徘徊又一年。
立秋吟
23.李典南 湖南
暑去秋来又一年,归来鸿雁岳衡迁。
眼观春夏新冠虐,神注西欧局势偏。
拒敌还须身手硬,守疆尤显智谋先。
但期台海传飞鸽,一统江山看月圆。
立 秋
24.李 泽
急送秋音那位先?农家小院听鸣蝉。
清风爽气经高岭,朗月疏星缀昊天。
几碗山茶香袅袅,三盅老酒韵绵绵。
飞灾早被中枢阻,乐剩丰收硕果甜。
立 秋
25.李先国 湖北
忽报秋凉随日见,却闻伏末继峰巅。
蔫花不省寒霜凛,竞遂南风转北边。
瘦树尝迷蝉鼓戏,长蜓渐失叶撑田。
夜阑犹梦儿时乐,晚学归来扎纸鸢。
立 秋
26.李平金 江西九江
(一)
雨去风来又一年,蝉鸣燕舞好秋天。
黄金漫地稻多熟,硕果弯枝枣串鲜。
信步山村晨露绾,重游故苑藕丝牵。
空钩垂钓莲蓬乐,醉意南山等月圆。
(二)
庚子流觞曲未填,肺炎浊浪哭灾年。
懒依竹苑听唏水,梦倦红楼诩雾烟。
白发常忧诗韵早,闲情当向菊丛眠。
邪金岂折参天木,丹桂清风月长圆。
(三)
中天曜日月光悬,翠竹临风晚景椽。
辞夏苦蝉新露绾,当秋硕果紫藤缠。
诗心自古因情累,爱意而今待月传。
斗转星移人不老,一壶陈酒谷堆眠。

27.秋 咏
李廷瑞 湖南
朔风吹起彩云天,一叶知秋觉在先。
地换黄装林尽染,鱼腾碧水舞尤翩。
落霞留影涂丹壁,孤雾翻飞化紫烟。
雀跃稻田金浪滚,丰收在望喜空前。
秋 声
28. 李学荣 广东
(一)暑往秋来靓丽天,百花凋谢实堪怜。
催归去影呢喃燕,几度残声送晚蝉。
五夜常闻风鹤泪,三更仍弄入秋烟。
俗人多作悲秋客,壮士长征猛着鞭。
(二)
叶落逍遥景物鲜,雁行有序越云天。
飘香阵阵银鸥舞,硕果堆堆大地边。
瀑泻泉鸣交响乐,黄濡紫画似凡仙。
天蓝日丽郊原灿,醉卧轻舟泛浪前。
(三)
日落西山步屋前,秋光景色醉人颠。
行行鹄雁长空过,队队牛羊快乐仙。
偶见黄花蝴蝶戏,遥闻绿荫杜鹃弦。
无边稻海随风舞,国泰民安世占先。

立 秋
29. 李明祥
节气轮回日正悬,立秋恰遇火烧天。
荷花抱蕊期风劲,稻穗含苞盼雨缠。
蒲扇轻摇驱暑意,凉茶畅饮对愁眠。
枝头偶见梧桐落,静守东篱待菊妍。
防汛立秋日(新韵)
30. 李温和 安徽
值衰暑气慢腾烟,放眼潮波明暗天。
百里红旗升亮色,一堤勇士缀骄颜。
懒风不把秋凉带,哑日偏和夏燥联。
汗透衣襟争固坝,此情忘我赋豪篇。
二、古风诗篇
立 秋
31. 李茂辉 四川
赤日炎炎火烧天,热浪滚滚难熬煎。
回光返照如当夏,伏虎瞬间坠山巅。
雷呜电闪狂风起,大雨绵绵地涝湮。
人生知秋当自省,寒意咫尺近眼前。

立 秋
32.李红成 湖南龙山
南北各异别样天,怎盖评说难周全。
秋风秋雨阵阵凉,不务农业在他山。
梧桐怎知骚客意,秋叶难舍别离间。
淡笑欢歌立秋句,四海兄弟情义连。
立秋感怀
33.李华
疫情庚子惹邪先,八月初秋不得闲。
脱困攻坚迎国检,乡村振兴步维艰。
历年答卷从容对,时代新篇奋力攀。
继往开来歌向晚,你追我赶勇登山。
李氏诗词学会会刊《太白风》简介
《太白风》诗刊是由李氏诗词学会主办的纯文学期刊。诗刊本着“民族、和谐、包容”的办刊理念,倡导“让生活充满诗韵”,推出好诗,培育新人。坚持“双百”方针,坚持审美特质,坚持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发扬和继承传统,主张多元写作,聚焦时代热点,为实现中国梦而歌讴。《太白风》诗刊为半年刊,(视情况出季刊)。16 开版8个印张,印刷优良,装帧精美。现设《律绝调筝》、《词曲鸣凤》、《古风今韵》、《雅赋佳辞》、《追根溯源》、《百花园集》、《新诗文苑》、《他山之石》、《诗评诗论》等栏目。《太白风》诗刊作品力求紧跟时代,反映生活,健康向上。《太白风》诗刊欢迎贴近时代,反映生活,探索创新,构思巧妙,健康向上的作品。欢迎言之有物,各抒己见,有的放矢的讨论、评论。鼓励不同题材、形式、风格、手法的探索作品。选稿除部分约稿外,均从学会会员作品中选稿。
李氏《太白风 》杂志社
本 期 编 辑:
李朝志 李方品 李再兴
李荣强 李国才 李光明
制作人 :李朝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