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名家设馆,以文化立标
——赏读文化学者、作家张期鹏老师的追忆散文
《他在沂蒙的山水间永生》
(文\周传训)
作为我敬重的多年挚友和文化学者,张期鹏老师应该说是我省文化圈里勇扛“树立文化标杆”大旗的异常活跃的作家之一。不是么?他在莱芜这片热土上先后扛起了“文化地标”的三面大旗(即三个文化名人吴伯箫、吕剑、王毓铨)。这次,他又扛起了一面“文化地标”的大旗,而且把这座大旗牢牢地插在了沂蒙山水间,而这把大旗的主人公就是“刘玉堂文学馆”。
作为“刘玉堂文学馆”的总策划,期鹏老师对这座文学馆付出了巨大心血,功不可没。的确,他甘为文学队伍中的马前卒,又勇于为著名乡土文学大家刘玉堂先生鼓与呼。我认为,这首先源于他对文学的强烈兴趣和热爱,其次是建立在他与文学大家们的深情厚谊之上,再次更成就于他扎实过硬的文学功力和甘为别人做嫁衣的“人梯”精神、勤奋精神。
就说他的这篇追忆散文吧,文章从刘玉堂先生溘然去世入手,围绕“刘玉堂文学馆”筹办到开馆,谈到了与先生的交情和在先生生前一起对文学馆的商讨经过,着重点出了先生为什么对文学馆的延迟建立的原因,突出了先生为人低调的高风亮节。谈到了省作协主席张炜对先生所书的馆名和题词,谈到了众多名校及名人对文学馆的支持和祝贺等等。尤其是谈到了先生的文学成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的无比敬仰以及与先生的深厚友谊。
说到张期鹏与刘玉堂先生之间的友谊和缘分,文章这样说道:“是啊,命运中许多事情都是前世注定,那种难以捉摸、不可言说的‘气味’,有时可能会成为一个人相识相知的重要媒介。比如我与先生,比如先生与董方军。”他们之间的纯真友情自然是日久天长了。
说到刘玉堂先生的低调,文章中说道:“我与先生谈起建文学馆事情时,他总说‘不晚不晚’。后来再问,他就说自己的文学成就还远远不够,不配建这个馆。”后来他大概接受了我的一个观点,就是建馆并不是为他一个人歌功颂德,而是试图保存、传承和弘扬一份文化记忆。”这也正是建文学馆的意义所在。
说到刘玉堂先生在文学方面建树和成就时,文章特别强调地指出:“他(指刘先生)和他的作品对于沂蒙山,对于齐鲁大地,乃至对于整个中国文坛,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山东文学少了刘玉堂,那得缺少多少民间的智慧、凡人的庸常、乡野的味道。那得缺少多少温情与幽默!而今,那个让人想起来就不禁满含热泪的刘玉堂走了,但他的文学永远地留下了。”
文章以朴实真挚的话语,娓娓道来,想听一段动人的故事,像诉说一腔真挚的友情,像朗诵一首豪迈的赞歌,又像聆听一曲来自沂蒙的“人人都说沂蒙山好”的优美小调。因此,我认为这是一篇不多见的追忆先生的极好散文,从题目到行文,恰如其人,恰如其事,恰逢其时,恰到好处。才情并茂的文章,令人动容和折服,永远值得我们欣赏和学习。
古语说“文章千古在,仕途一时荣。”是的,文学的力量是不可限量的,山东淄川的蒲松龄在71岁高龄时才勉强授例为贡生,然而一部《聊斋》塑造了400个鬼故事,因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大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超过了法国的莫泊桑。毛主席说:“《聊斋》可以当做清朝的史料看”。
同样,刘玉堂文学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一般作家难以企及。所以,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先生不仅在先生之前就给文学馆题写了馆名,还在先生去世后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沂蒙文章大家”的题词。这正如作者所说“时间将会告诉人们,玉堂先生是不朽的。我们相信,我想很多人都会相信,一百年后,还会有人读他的书,记住他的名字;二百年后,还会有人读他的书,记住他的名字;三百年后,还会有人读他的书,记住他的名字。他将在沂蒙山水间永生。”
“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如何实施?这是摆在政府和文化人面前的一大课题。“刘玉堂文学馆”的建立无疑是为刘玉堂的家乡的沂蒙地区树立了“永远的文化地标”,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学习和效仿的楷模以及心灵慰藉的寄所,更为沂蒙地区的人民增强了“文化自信”。而这座文学馆的总策划和主张“以文化立标、以文化立市”理念的倡导者、捍卫者张期鹏老师,更是功不可没,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附录:七律·为刘玉堂文学馆开馆献礼(文\周传训)
桃花岛里卧刘馆,笔恋家乡三十年。
一代名家称“树理”①,百年“灵手”②出沂源。
文章能润桑梓地,高德可连北斗天。
年迈古稀匆别世,文星陨落动山川。
注:①山东著名乡土作家刘玉堂,被称为“当代赵树理”。
②刘玉堂被省作协主席张炜称为乡土作家中的灵手。
③此诗书法作品已被“刘玉堂文学馆”收藏。

周传训,男,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山口村人,曾用笔名丑牛,艺号听虚斋主人。生于1961年1月9日。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2年毕业任教至今已有38周年。曾荣获“莱芜市教学能手”、“莱城区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莱芜市“感动我们的‘十佳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积极投身人文教育研究和地方文史实践,多次被《莱芜市报》和《联合日报》及莱芜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
酷爱诗文与书法创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书协会员、中国书协专业一级二级(证书)、市评论家协会会员。诗词获北京诗词大赛金奖。诗文书法作品散见多种报刊杂志。著有诗文集《虚斋散吟》。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