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6日上午,涪陵工务段关工委,为接管8月10日开通的涪陵~中嘴段、年底中嘴~秀山段渝怀二线设备,对2020年新入路75名高职大专生、3名本科生进行3个小时中国铁路春运史、段情段史、我与涪工这12年、祖曾四代的铁路情缘等光荣传统教育,引导新入路青工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成为现代化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的佼佼者。

清晨8时,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熊家林从主城赶来涪陵沙溪沟,原段部职工培训基地四楼端头上的大教室,从2005年3月18日撤销分局,同分局机关的6位同志,来到涪陵江畔的双宝路开展筹备工作,为渝怀新线设备交验、开通运营、提速整治、设备养护、队伍管理、发展壮大,到2016年5月8日退休的12年间,以亲身经历,向新入路青工讲述了“我与涪工这12年”的段情段史和铁路光荣传统。

熊主任第一堂课,从引言、双宝路 艰辛筹备创业史、泥潭路 走出涪工人的坚强、新线人 高风亮节显涪工风釆、涪工人 从弱到强彰显涪工辉煌、新机关 伴随高铁成长扬眉吐气、决案者 重心下沉构建和谐涪工、十二年感言八个部分,介绍了“我与涪工这十二年”,同一批批加盟涪工,同创涪工美好未来的涪工人一道,为实现“安全优质工务段”目标,无怨无悔,尽忠竭力,甘洒热血。

熊主任说,多少80、90后在涪工雨露滋润下茁壮成长,成为涪工栋梁,走上工班长、车间主任、书记、科室负责人、段领导岗位,成为现代化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的佼佼者。几多艰辛,几多甘甜,几多荣耀,几多幸福,涪陵工务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曾经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乘坐汽车到秀山要“三天两夜”一去不再复返,到年底,涪秀二线开通后,到秀山快车5小时,到渝湘高铁、后来的渝怀高铁开通,到秀山开行动车,全程只需2小时。
熊主任第二堂课,讲述了祖曾四代的铁路情缘,从身边的“铁四代”,讲述了曾祖父李老函、爷爷李罗汉、50后父亲李苟、90后李涛四代铁路人,从抗战时期到新中国建立90多年间,四代铁路人在工务、车务一线班组,艰苦奋斗的蒸汽机车年代,工务人点煤油信号灯巡道,挖翻浆,换轨枕,捣排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道镐捣半天,肩挑背磨几十年;车务人点煤油灯给臂板信号机照亮色灯信号,运转值班员用“路圈”方式,给机车传递调度《命令》;风雨交加的夜晚,面对坍方断道,李罗汉尽忠职守,放弃病危急需送医的儿子,坚守扳道岗位,确保运输安全的感人故事,让青工们听得热泪盈眶。
熊主任告诉大家,通过四代铁路人,见证了建国71年铁路运输发生的天翻覆地的变化:而今的高铁养护,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夜间红外线检测起拨改捣,精确定位,毫厘不差,动车跑起来,硬币立在茶几上,稳如泰山,一动不动,就连外国人都感到惊讶!运输调度实现了卫星遥控指挥,科学调度,行车区段跟踪自动闭塞,车机联控,无线对讲,标准化作业,安全可控。
熊主任第三堂课,从铁路的飞跃发展,讲述了中国铁路春运的变迁:中国铁路春运,随同流动人口的增长,改革开放的活跃,流动人口的暴增,而跟随发生的改变。那些年,在外打拼的游子,每年春节,总是为买不到火车票,不能按时回家过年而烦恼,不能按时到家与亲人吃上团圆饭而苦恼。铁路部门采取加开“闷罐车”棚带客,停运慢车,腾出客车车体加开快车,运输回家过年的民工。铁路春运实行以市县劳务部门为单位,向火车站提前预定民工团体票,虽然解决了团体旅客的购票难,但仍然有大量旅客涌入车站广场风餐露宿,默默承受排队买票的压力,或者被迫在“票贩子”手中买高价票。
中国铁路自1997年4月1日首次大提速以来,通过8次大提速,加快对既有线路的升级改造,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加速建设,自2008年8月1日开行首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高铁以来,到2019年底的11年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3.9万公里,高铁里程已达51条3.5万公里,运能与运量间的矛盾得到缓解,从过去的硬块票到机打票,再到今天的电子客票,旅客凭身份证信息手机网上买票,分分钟搞定,刷脸进站,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中国高铁成为走向世界的“四大名片”之一,无不为今天的铁路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最后,熊主任对三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了串讲,告诉青工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涪工的老前辈,为我们创造了温馨、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当为成为今天的工务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希望同志们抓住机遇,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快速成为现代化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的佼佼者。

青工们听了熊主任讲的课,深受启发,15名青工(2名本科生13名大专生)奋笔疾书,当即写下微信感言发在群里。
来自重庆黔江区,大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张传举,四川达州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周华川留下感言说:听了熊书记的课,知道了段的发展历程,工务性质,一代代涪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见证了铁路的发展史。“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始终未有半点改变。“行百里者,半九十;成大事者,能屈伸!”。追梦新时代,他们将在中国铁路的史册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中写就辉煌的篇章。作为新一代的铁路人,我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来自重庆垫江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的大专生张光发,四川内江四川铁道职业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大专生罗皓文、罗张农,四川资中的文方贤,重庆永川的王攀,都是与罗皓文同所学校同一专业,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轨道电器专业毕业的王文杰,重庆石柱县,与王文杰同所学校同一专业毕业的中共党员秦小童感慨地说:一代铁路情,承载四代人,听了熊主任的讲述的祖曾四代的铁路情缘,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无私,奉献。只为铁路作贡献,这样一种传承,不正是铁路人的奉献精神吗?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来自重庆南川重庆机电职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的杭浩,四川内江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的退伍军人付瑜静,重庆大足,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轨道车辆与机械专业毕业的陈勇,重庆奉节,与陈勇同所学院同一专业毕业的刘自江,重庆涪陵,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毕业的许彬,四川广安四川铁道职业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的罗渊感概道: 听了熊主任讲授的中国铁路春运史、段情段史、祖曾四代的铁路情缘三堂课,了解了铁路职工的艰辛,不懈的坚持,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铁路人“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扎根于岗位,努力发光发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