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辽文友共育文学之花总第(14)期


冰窖
作者/朗诵/学与问

开窖啦!开窖啦,孩子大人们由村南向村北奔走相告。
在两个硕大的土堆跟前,一群标榜大汉拿着镐头在使劲的刨,随着开窖的喊声,刨开泥土,里面的一层是稻草桔,稻草桔扒开之后,一股凉气升腾而来,人们欢呼着雀跃着,啊,这是冰窖开窖的日子,自发的传统的开窖仪式,让人们对在窖里呆了半年的冰有了敬畏,在炎热的夏季多了几分期待。

上世纪60年代的夏季是没有空调和电扇的,人们的消暑纳凉方式就是莆扇和冰。

家里大小扇子人均一把都有富裕,大的小的园的折的,来了客人先要给人家递把扇子,邻居们串门也会手里自带一把扇子,叫扇子有风,拿在手中,要想来借,等到立冬。孩子们除了完成暑假作业之外,玩的最多的游戏是两个人对着脸坐着,互相倒替着用扇子给对方扇风,每人每次50下。当享受着对方的50下扇子风带来的凉爽时,幸福感由然而生。如果对方小伙伴厚道点再饶两下,那可是多赚了一份凉快。而更幸福的,能品凉食凉的莫过于等冰窖开窖去拾捡碎冰了。

冰窖里的冰,是冬天三九的时候,存到窖里的,也叫窖冰,窖是事先挖好的一个大坑,坑底铺上稻草桔,把从河里窖上来的一米多长,半米宽厚的冰码放到窖里,用稻草桔盖好,再烀上大泥封严,夏季开封,用途很广。


大肉铺夏天每天进肉必进冰,厂房降温也用冰,殡葬事业也要用,总之需要减温的地方都用冰,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蹬三轮的送冰车,车过带来一缕凉气,地上滴下一溜蹬车人的汗水和冰水,小孩子会尾随其后,沾沾凉气,将冰水抹到嘴里,直到跟累了才下来。

开窖取冰,同样是用冰镩子,把冻在一起但块与块之间尚有分界印痕的冰从窖里扒出,镩子凿不准时就会有碎冰掉下来,碎冰不好装车,用冰户也不会要,干活又耐事,开窖人会把它扒拉到窖外。窖外围满了大人孩子,拾捡到的碎冰大小块不等,大的比西瓜大,有个三四块,放到大木盆里,室内顿时降温,把洗好的西红柿放到冰上,冰上不大会儿功夫会化出西红柿大小的窝,冰镇过的西红柿酸甜冰融为一体,真可谓比50下扇子扇的风美多了。捡到冰的,家里的孩子们不再出门,围着木盆小板凳一坐,静看冰化过程。见有晶莹剔透处,会用改锥垫着,拿小锒头凿下来,直接吸吮,左手倒右手吸哈着,惬意极了。

每当开窖时,爸爸总是骑车去冰窖,拾捡最大块的,放到屋里,有时一天一夜化不完。有冰陪伴的酷热天的夜里真能睡个好觉。
时值中伏,每每想起冰镇西红柿冰镇西瓜和那不用动就享受的50下扇子风,心底泛起的涟漪苦里带着甜。
2020·8·4
作者/诵读:学与问

学与问:天津市退休干部,爱好诵读与写作,活跃于多个诵读平台,作品多多。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海
专题: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