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春仁,天津市滨海新区国企退休人员,爱好文学和舞蹈。文学作品经常在网络平台发表,并多次和团队一起获得全国中老年健身秧歌大赛一等奖。

【播音】海的女儿(微信名:月影),天津人,喜欢朗诵,参与天津多家民间朗诵艺术团活动,朗诵作品多发布于腾讯·优酷·土豆·派派·喜马拉雅·以及多家微信公众平台,偶有涂鸦作品发表于纸媒。
那年月,玩泥巴的乐趣
作者/李春仁
播音/海的女儿
一阵阵隆隆的闷雷声和哗哗的雨声,吵醒了午睡的我。
此时,雨声急促地敲打着窗户,雷声不停地在空中炸响。其实,越是这样,越说明这场雨不会很长。果然,时间不长,便是雨过天晴了。
说心里话,雨下成这个样子,我实在是没有一点快感。不过这点儿雨,却足够能让孩子们开心的了。看着窗外打着雨伞的孩子们,在湿漉漉的水地上跑着跳着,尽管溅得满身都是雨水点子,可他们玩的依然是那么的欢实。



望着孩子们雨中的玩耍,到让我想起童年时候的我也是这样,越是下雨的日子,越是跑到雨里去撒欢。只是,我们的玩耍 要比现在孩子们乐趣的多了。记得,每当下雨的时候,我们三五成群地卷着裤腿光着脚丫子,带上顶 飞了边儿的破草帽,在雨中兴致勃勃地 用手挖出路旁松软的泥巴,开始筑“坝”建“水池”。然后在泥巴坝下面掏个洞,那被储存的雨水,顺着小洞口涓涓流了出来,立马又和水池外一片片积水汇合,并夹带着我们的欢笑声 流向四面八方。

等天晴了,黄泥巴便成了我们手中的玩物,一个个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随心所欲地捏起小泥人、小房子、小动物、小坦克车。随后放在太阳底下,显示着我们各自手工作品的成果。有时,我们还把泥巴团成一个个小圆球,晒干后当成弹弓子的子弹,用于打麻雀。那射出去的结结实实的弹丸,其杀伤力是相当的利害,只要击中麻雀,那是必死无疑的了。

而在童年玩泥巴的许多种类中,最好玩最刺激的要数摔“破锅”了。我们把黄泥揉搓成不软不硬的泥团,放在手掌里,另一只手将泥团捏成小锅的形状。这时,我们会相互打着赌叫喊着:“新锅?……破锅?”,其意思是,捏成泥巴的“锅”摔出“叭”的响声就叫新锅,而摔不出声音的则是破锅了。然后,我们便使出浑身解数,把捏好的泥锅,高高举过头顶,手腕一翻狠狠摔在光滑坚硬的地面上,随着“叭”的一声脆响,朝上的“锅底”崩出一个圆圆的窟窿眼儿,摔得越烂越响,我们也越得意。而且谁的锅摔得响,谁“锅”底上的窟窿眼儿崩得大,谁就是赢家,窟窿眼儿小的自然是输家了。输家还要从自己泥锅上抠一块泥巴,补在赢家摔破了的泥锅上。这种游戏,时常让我们玩着玩着,都忘了回家吃饭的时间了……

如今想起来,那时童年玩泥巴的乐趣,今天的孩子们是不能体会的到喽!
写于2020.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