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安了电话,后来又买了手机开通了微信,这使我们的生活方便了很多,要与别人说个话问个事,只要拨通对方的电话号码,就可以表达得清清楚楚。
当然,用微信就更方便了,只要打开微信找到对方的微信名,把要说的话留在微信上,不管对方当时有没有时间看,愿不愿意接受你的邀请,都是会显示在对方的手机上的。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与亲戚朋友打电话只三言两语就把问题说清楚了,匆匆挂了电话之后,心里隐隐的掠过一丝儿不安,好像觉得要表达的感情还没有表达出来,还缺少点什么。
记得那时给亲戚朋友写信,开头一句“亲爱某某的你好”,一声轻轻的呼叫,顿时把远在天涯海角的长辈晚辈、亲朋好友的距离缩短了。常常把压在箱底或者枕下的信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都会使自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那时给人写信,思考了很久,写了又写,改了又改,把要说的话说了,要表达的感情也表达清楚了,最后才工工整整地抄在信纸上拿到邮局寄出去。当把信丢进邮筒的那一刻起,心里就盘算着对方哪天能收到我寄去的信,也算计着对方的回信什么时候能到。盼望着、等待着,扳着指头算计着。

收到回信便赶忙拆开,把信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把信封收捡好,以便以后给对方写信的时候忘记了地址或者邮政编码。虽然繁琐,但心里的那份渴望是难以言表的。
现在想起来,那一页页流淌着墨香的信纸,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友谊,凝结了所有思念与牵挂的。在那个生活单调,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写信、拆信、读信和回信,都是非常快乐的一件事。感觉书信是最唯美、最浪漫的情感的寄托,是一种最能完整地表达感情的交流和感情投入的方式,字里行间倾注了所有对远方亲朋的问候与思念。
现在的通信方便又快捷,想好了什么便直接给对方说,根本没有回旋的余地,就像现在的年轻人谈恋爱,没有了两人手牵着手去散步、去郊游,早也想晚也想,难分难舍的那种缠缠绵绵相思的苦,以及藕断丝连般的甜蜜过程。
在那个只能用书信传递信息的时代,写信有诸多不方便,但那笔尖吐出的一个个文字,那一笔一划,一字一句,一页又一页信纸,却能代表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对远方亲朋的思念和关爱。也许,现在早已没有多少人用写信的方式与人沟通了,但那家书抵万金,鸿雁传情写信的岁月,始终在我的心底留存,久久不能忘怀。

作者简介:卢志友,四川自贡人,上世纪末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乡镇论坛》、《中国乡村》、《爱人》、《青年文学家》、《华人头条》、《今日头条》、《人民权力报》、《少年文学月刊》、《四川日报》、《自贡日报》、《红韵品读》、《作家》、《桃花源文轩》、《清荷花语》等中央、省、市级报刊及网络平台。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前线》、《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

主播简介:凝香《诗韵墨语》嘉宾主播。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塔河县教师,喜欢歌唱、诵读,认真做事,真诚做人,希望用声音传播生命中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