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说″离离″原上草之″离离"
文/张正军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凄凄满别情。
这首选自小学课本的唐诗题目叫: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当然以上这些,大家都能倒背如流。我今把它搬上台面,既非班门弄斧,又非画蛇添足。而是要讲述下列问题。君未必详知如下内容:这是白居易十六岁时的作品。正是凭借此作品使作者大获京师某大人物的赏识。在其鼎力推荐下,使白居易不仅站住了脚,而且名满帝都。也从此奠定了他人生基础,中进士,入仕途。步步迈上人生颠峰累官至刑部尚书。不过官场上他也并非一帆风顺,轻云直上的。其间不知何故何事得罪了某位权臣曾贬过一段江州司马。也正是在此贬谪途中,他写下又一千古名篇《琵琶行》。写白居易此段坎坷经历,意在说明:他的仕途也有失意时。但何止仅仕途有失意时呢?他的诗作同样也有短笔处。

比如本文开头诗,虽堪为千古传世之作,但也有不尽人意之笔。
"离离"一词原为"咸阳"。乃"咸阳原上草"。"咸阳"一词正是此诗之短笔吧?这"离离"何意?是草木繁盛的意思。君知否?这″离离"两字虽不是"飞來峰",却堪称神来笔呀!?它是后人依据《诗经》″彼黍离离,彼稷之苗。"的句子改來的。开头用了这个"离离"与结尾的"凄凄"恰好照应,天衣无缝。如此之改使全诗更完美无瑕。那么是哪位高人改的呢?我不知,有待君之考查。我只会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已。
唐,宋,明本的《唐诗三百首》都是:"咸阳原上草"。而到了清人蘅塘居士选本《唐诗三百首》就成了"离离原上草。"
有人曾说″千古文章一大偷"。我则说,千古文章一大改。竟连先贤之文亦能改之,又何况咱无名鼠辈也!我写文正是:一草而就,沾沾自喜。放一段时间再读如隔夜食物,变味了。何也?说不清楚。也许如吃饺子?吃头几个,觉得很香。吃的多了也就不觉其香了。这是啥呢?"饿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少食多味"大概是这个道理?说不清,难说清!总而言之吧,文章在于改,越改越好味。犹如菜肴,回回勺,会更好!也正如"咸阳原上草"何如这″离离原上草"呢?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圣先贤,亦不例外。既或美玉,难免瑕疵。圣贤如此,何况吾等小民!唯牢记古训:学海無崖,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原创首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姓名:张正军,1944年生,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小学负责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退休,远方诗人协会会员,黑龙江诗词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