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户的宏图夙愿
---洋县溢水镇桂峰村贫困户谢东发展产业见闻
八月上旬,尽管农时节令“立秋”已过了四天,但陕南大地依旧肆虐着无情的威力。下午三点左右,地面气温居高不下。在洋县戚氏街道办魏家庙村北边的山洼里,一大片青储玉米和高丹草沐着骄阳拼命地疯长。有两个30多岁的村民头顶烈日忙着割下青储饲草,他们汗水湿透了脊背。
01
在洋县溢水镇桂峰村,提起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事,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咱们八组的牛司令首当其冲,他搞的最好!”人们说的这个牛司令不姓牛,但却与牛有关。
他,就是谢东。今年40岁,中等身材,退伍军人,短暂的两年军旅生活锻炼出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勇于拼搏不甘服输的顽强精神。
他说:“我叫谢东,生于1979年,祖籍镇巴县观音镇,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地恶劣的生活环境迫使我父母背井离乡来到桂峰村,在这里最边远的第8生产组安家落户。我2001年退伍回乡时才20岁,当时看到家乡很贫穷,便去外地务工,从事电焊业务,搞车间管理。2017年冬天回到家乡,眼看着乡亲们都在致富路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自己心里也急。
于是我将自己想养殖肉牛的打算和我的帮扶人黄鹏进行了沟通,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在卫健局下派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帮扶人黄鹏的鼓励扶持下,我在四O五厂西北边原21公司技校租赁闲置厂房,改建圈舍从事肉牛养殖。从购置6头小牛犊小规模养殖开始,滚动发展做大了肉牛养殖产业。”
走进谢东的肉牛养殖场,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昂首挺立,谢东则忙着为其打草拌料添料加草。
谢东指着几头半大牛娃说:“这几头牛是去年七八月产下的小牛娃。去年到现在共总产了24头,年前有人给我估价十七八万元,我都没卖。过年以后又产了8头了,到年底还有11头小牛即将出生。”
02
在牛舍内,谢东手持木锨,忙着拌饲料。在牛槽旁边,随着谢东将绿色的草料倒入槽内,一头头肉牛纷纷低下头颅伸出长长的舌头将草撩入口中。在圈舍一侧,一头小花牛犊见他来到跟前,故意迎上来用头蹭他,一点儿也不怯生。
谢东指着这头小花牛犊说:“这是开年后才产的牛娃。就这一头小牛娃,目前销价都在3000元左右。去年我出栏肉牛16头,收入现金22万元,净赚了将近6万元,一下摘掉了贫困帽子。我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县卫健局的领导和扶贫工作队及村两委。产业上缺钱了找他们,发展中遇到争执了还要找他们。”
卫健局包扶干部黄鹏说:“为了使谢东安居乐业,我们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在溢水镇上溢水移民安置点为他落实了一套50平米的贫困户特困房。”
桂峰村党支部书记张新德说:“为了解决谢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村两委从桂峰村互助资金协会贷款2万元给予扶持,驻村帮扶“四支队伍”又动员当地贫困户采取养殖托管的方法解决了他20万元资金缺口。2019年他共吸纳当地贫困户19户参与托管,实现了抱团取暖,共同致富的目的。19户村民依托他的养牛产业摆脱贫困,使带贫机制发挥出巨大效益。最近我们村又为他注入扶贫资金40万元扶持他扩大养殖规模,巩固脱贫成果。”
03
今天,谢东的肉牛养殖初见成效了,但是这个铮铮铁骨的硬汉子怎么也忘不了2017年以来扶他走上这条路的县卫健局原副局长赵铭轩和帮扶干部黄鹏、及驻村第一书记玉晓刚。是他们三人在自己发展产业项目举棋不定、思途迷茫、遭到冷遇,甚至是妻子阻挠的情况下,利用节假日,踩着泥泞路,带着他和妻子去邻镇外乡养殖大户基地学习取经,拓展了视野。是他们亲自为他建牛场选址、修道路、找水源,排忧解难。是他们为他送冰箱、立锅灶,为他鼓劲。他说:“我的养殖产业能走到今天,我永远忘不了卫健局,忘不了曾经帮扶过的赵局长、王晓刚和黄鹏。”
今年为了养殖肉牛饲草充足,他在戚氏街道办魏家庙村流转6亩土地种植了青储玉米和高丹草,入秋以后,又大量收购玉米秸秆,发酵青储饲料,解决了饲草困难。
谢东热爱自己的事业,更喜欢从科技领域吸取营养。四年多来,他在学中干,干中学,掌握了肉牛养殖,疾病防疫知识,攻克了养殖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如今从拌合草料、按时给食到注射防疫、牛犊接生他都直接上手样样精通。在他的场院里,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干部与他一起商讨未来产业发展规划。
谢东说:“大家对我这么关心,经心精意地扶持我,我的计划是坚持科学喂养,力争到年底发展肉牛80头左右。”
2018年11月和2020年1月谢东先后被溢水镇党委政府和县委宣传部、洋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评为“助人为乐先进个人”和“脱贫先锋”,受到表彰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