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之一)
石僧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情,就是阅读。
其实大道至简,语文就靠阅读和写作。可惜现在学习和教书的人,大都背道而驰,相去甚远。
善于阅读的人,博览群书。可是历代文献,经史子集,可谓汗牛充栋。哪怕穷经皓首,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恐怕亦只能望洋兴叹了。不要说读破万卷书,就是逐页翻,一辈子都翻不完。
阅读,首先要培养读书的兴趣。犹太人在启蒙小孩的时候,在旧约巜圣经》上滴一点蜜,然后让小孩去舔,让小孩感觉书是甜的。中国人启蒙小孩读书的方式很特别。古代的中国,殷实的人家,房子都是雕梁画栋的。窗棂上都雕刻有梅花、喜雀、竹子、莲花、梅花禄,等等吉祥的图案。
就算是普通人家,过年的时候,也会剪窗花,贴窗纸。剪的图案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都是一些吉祥的图案,讨口彩,图个吉利。小孩从小听到,这就是心口相传。中国的年,年味最浓,气氛热烈,持续时间长,从初一到十五,洋溢着幸福。门前的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很小的小孩都朗朗上口,这就是教育,环境教育。在这种有着浓浓的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大人们的言传身教,孩子们被启蒙了。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启蒙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培养读书的兴趣,我觉得应该是一样的。培养读书的兴趣,首先要有适合儿童的书,也就是少儿读物。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应该还记得小时候的连环画吧。一本连环画,几个小朋友挤在一起看,图文并茂,趣味横生。村里小孩,家有连环画的,经常交换阅读。读完之后,互相交流,不亦乐乎。街上的街头巷尾,都有租书摊,每本连环画看一次,两分钱。大人、小孩都在看书。
时间一长,大家都有阅读的习惯了。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到处去借大部头的小说来看。《红楼梦》、巜三国演义》、巜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静静的顿河》等等,这些书都看得滚瓜烂熟。我十一岁的时候就读完巜福尔摩斯探案集》,现在想想,真得感谢那个年代,让我静心地读书。
后来涌现的一大批著名的小说家,诗人都与那个年代息息相关。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贾平凹,路遥等等。
九十年代后期,由于电脑、电视、手机的普及,惭惭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八九十年代,街边的书摊,报亭如雨后春笋。路过的时候先去买一两本书,或者几份报纸,很正常。回到家里,彻上一壶茶,慢慢品读,那是一种享受。曾几何时,街上的报亭,书摊,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我怀念以前读书的岁月。

作者简介:
石僧,本名韦超途,广西贵港市人,本科学历。壮族作家,广西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艺术家。现供职于国际学校,从事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