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七宝山(下)
秦岭南麓群峰耸立,山峦蜿蜒,一条条山脉起起伏伏向东向南(暂且不说向北向西)伸展开来。商洛北部的蟒岭就是其中有名的山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蟒岭诸峰中,最有名的就数位于丹凤县北部蔡川镇的七宝山。站在山顶向东能看到豫陕交界的云家山,向北能看到洛南县城。所以历来是军事要地,历史上凡是在蔡川地区驻军的,都要在此山顶设立岗哨。
然而,此山的鼎鼎大名却不在于此,而是因为这里是宗教胜地。山上曾经有寺庙(有时也算是道,因为这是道教与佛教兼容之地)数座,庙里敬奉着齐天大圣、弥勒菩萨,也有玉皇大帝,还有斗母娘娘、王母娘娘等许多神仙。还有一尊木头雕刻的佛像,拉起来能牵着走路。据说因为神仙灵验,所以香火鼎盛长达数百年。
七宝山是一座很有灵气的山。山中因有七样通灵之宝而得名。(原来叫八宝山,后来被盗宝贼盗去了一个金月亮,所以改名为七宝山)。
那么这七宝都是什么呢?我且给各位一一道来。
五、石烛远照
现在再来说说七宝山上的护宝之宝——蜡烛石。这蜡烛石确实像蜡烛,一大一小两个石柱(那小的后来倒掉了)。别以为它只是一桩石柱,它是有灵气的。
关于它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是华光大仙所造,一说是杨戬火烧蜘蛛精时留下的烧剩下的火把(杨戬曾经大战为害一方的蜘蛛精,被蜘蛛精的天罗地网困住,于是就点燃火把烧了蜘蛛精的网)——是说那小的,一说是来自太上老君——他在西王母那里赴宴完了准备下山时却天黑了,于是他唤来炼丹炉(就在山下)中的一颗仙丹,变成蜡烛插在山上,照得天地一片通明,后来他也没有再收回那蜡烛。这就是现在的蜡烛石(那座大的)。
先甭管它的来历,只说它的神力。
首先它是其它宝物的保护神。前面说过,七宝山原来叫八宝山,其中一宝金月亮被盗走了。那贪婪的盗宝贼还想盗取其它宝物,他想那蜡烛石里肯定有宝,于是就用大锤去砸蜡烛石,他万万没想到,这一锤下去,竟然砸醒了蜡烛石,只见那石柱发出一道强光,瞬间把盗宝贼眼睛刺瞎。从此它就成了七宝山的天眼,使得贼子强盗再也不敢靠近。
这蜡烛石有个特点,平时不见其发光,如若发光,照到哪里,那里定会出生了不起的大人物。不过,就是照远不照近。
在古代,每隔若干年就会有达官显贵带领大队人马前来祭拜蜡烛石,人马一摆就是几里长。为首的上山在蜡烛石跟前又焚香又叩头。不过这种事情自民国之后就再也没发生过。
六、玉蟾喷雾
七宝山到暮春和夏秋季节的每天早晨总是浓雾缭绕(冬天有时也是),有时不见山顶,有时绕山一圈,好像给山戴上项圈或系上腰带。传说这浓雾是一只白玉蟾蜍喷出来的。
这白玉蟾蜍可不是一只普通的癞蛤蟆,它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喷云吐雾,行云施雨。因为有它,所以七宝山附近几十里很少遭受旱涝灾害。
它在冬天会喷吐暖气,夏天又会喷出凉气,所以山下冬天虽冷但不严寒夏天虽热但非酷暑。七、王蜂神蜜
人都知道,蜜蜂寿命只是几个月,长寿的蜂王也不过一两年,可七宝山上有一只蜜蜂却自古以来一直就与天地同在。它不是一般的生物,它是金身蜂王。
它能大能小,有时小如蚊蝇,有时大如雕鹏。它能召集天下的蜂王聚会。所以说它是蜜蜂群里王中之王。
是蜂就得酿蜜,这蜂族的王中之王也不例外。不过它酿蜜的方法却很特别:它在高空扇动翅膀,方圆几里的花粉都向它飘飞过来。它只要向飞聚来的花粉喷撒唾液,那花粉立刻就变成了蜜。
这可不是普通的蜂蜜而已,它有神奇的作用。下面就举例来说明:
七宝山寺庙里曾经住过一位盲和尚,他是先天盲人,心底很善良。一天他扶着石岩摸索着去打水,走着走着,忽然感到手上粘乎乎的,还有一股蜂蜜的香味,正在这时似乎有个小虫把他眼睛叮了一下,他下意识的用手揉了一下眼睛。这一揉不当要紧,使他意想不到的是眼睛忽然一亮,眼面前一片光明。盲和尚大喜若狂。他的眼睛明了,世界人间的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了。
和尚想起昨天晚上做过的梦,梦里来了一位神仙,形貌很像庙里的一尊娘娘神像,背后长着薄而透明的一对翅膀,那仙人说:“去年你给我的孩子们一罐蜜,明天我还你一滴蜜。”
他这下明白了。去年初冬,庙里房檐下来了一群蜜蜂,他虽看不见,却能听见那嗡嗡的叫声,他想:时至寒冬,百花凋零,这群小生命岂不要饿死?于是就请人做了一个蜂箱,把仅有的一罐蜂蜜放进去,这群蜜蜂就钻进蜂箱安然度过寒冬。这次的投桃报李的回报也太丰厚了。
听说盲和尚用蜂蜜治好了眼睛,不少有眼疾的人便上山,漫山遍野的寻找蜂蜜。找到与否?结果怎样?前人未说,笔者也不敢妄加意测。
七宝的故事讲完了。总的来说,七宝山是一座空灵的山,是一座神奇的山,它有许多深不可测的神秘之处。希望热爱家乡山水的朋友们都保护她,建设她。
(作者:杨继贤,原蔡川中学退休教师,蔡川镇蔡川镇村人)
(文章来自守望蔡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