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李兵役)巜增广贤文》中“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名言,揭示了礼德修身的核心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懂得礼敬礼让的人物。从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子避席”,到齐国时期的“晏子和车夫”;从发生在历史文化名城邯郸“回车巷的由来”,到东汉初期“先人后已的冯异”;从东汉“孔融让梨”,到东汉末年的“刘备三顾茅庐”;从魏晋朝“裴秀待客彬彬有礼”,到东晋“王文度与范荣期互相礼让”;从南北朝吕僧珍“百万买宅千万买邻”,到明朝“杨翥卖驴”;从安徽桐城”张英礼让六尺巷”,到当代天津和平区劝业街滨西社区的“爱心银行”。他们的事迹千古传颂,激励着中华儿女在礼德修身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作为中华学子,怎样做到礼敬礼让呢?“中华十德文化”的研究者给出了答案:
1,在平时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努力做到知书识礼,努力了解各地风土人情,掌握礼仪习俗。
2,借助游学、旅游、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实际磨练自己的行为礼仪,努力做到入乡随俗,礼仪圆融。
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礼德修身,对礼德怀有崇敬之心,从内心要求自己礼敬让人。
4,在面对利害关系时,要严于律已,遵纪守法,以礼行事。
5,在处理同学或他人关系时,要换位思考,宽以待人,将心比心,守礼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