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乡音
◎作者:阿牛哥

我从小就喜欢乐器,那时候家里很穷买不起,就自己做了一支横笛。虽然音色不好但音阶还算准。经常吹的,也就《南泥湾》、《紫竹调》、《梁祝》、等几首很熟悉的曲子,吹出来却不好听。于是去请教村里的一位吹鼓手。他听了我吹的之后,冷冷地说:你连高音1(哆)都吹不出来还吹什么吹?………我就坐在那听他是怎么吹的,他也不理我,自己吹自己的。我听了几天,就拿起自制的笛子随着他吹。很快就能吹高音了,他吹的曲子我也能随着他吹下来。他有了笑脸,说我耳音好,让我跟他学。
他家乐器很多,其中有一根铁梨木的黑色管子;听说是个老物件、二十多公分长,直径三公分左右,两头打着铜箍,铜箍和管子本身都是锃亮的,音孔的边沿都很圆润,一寸多长的含哨。他就让我吹管子。刚吹的时候嘴唇没劲、嘴角跑风,根本含不住哨。他吹唢呐我吹管子随声附和,明里听暗里练。

时间久了就带着我去外庄,找其他吹鼓手一起吹。这就热闹了,吹拉弹奏的组成一个完整的乐班。打手鼓的、敲梆子的、拉二胡的、吹笙的、吹唢呐的、弹电子琴的,大家都是心领神会地配合,没有指挥,没有编排,完全靠眼神、动作和乐器,很少用语言交流,但是非常默契。
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我结识了两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我们三个学的都很快,一听就会、拿起来就吹。也不管味道好不好,只要传出一首流行歌曲马上我们就会吹。我们三个到处去听,回来就翻版,还都有模有样的。
两三年之后,样样乐器都拿得起放得下。就拿吹唢呐来说,各种花样都有:口吞烟头吹,用鼻孔吹、变调吹、一手一支吹双唢呐、学人说话、学皮影、学评戏。一首《金蛇狂舞》由慢板到快板八翻吹下来,十几分钟,不见张嘴喘气,是一种偷气的功夫。最出彩的,就是把这些花活组合在
一起,吹百鸟朝凤,我们这里叫耍喇叭。一支唢呐两把笙,把各种鸟的鸣叫,学得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我们三个从邻村到邻乡再走到县城,越走越远。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都非常开心。最终因为学业我放弃了;另外两个小伙伴顺风顺水地走上了吹鼓手之路,并做为一生的职业,如今都成了民间乐队的班主,也带出了很多徒弟。就像当年我们的长辈一样,身体力行地传承着美妙的田园乡音!
2019.5.1.
【主播简介】
李京委:河北承德人。笔名聆竹、乐奇。80后当代诗人、作家。中国诗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承德市作家协会会员,乐器教师,有声小说播音。诗歌、散文、剧本等文学作品散见于《诗文杂志》、《凝翠文苑》等书刊杂志。播讲的有声小说也多次发布于懒人听书、喜马拉雅等有声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