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做客诗经故里
诗经故里文化传媒总第814期

周易•明夷 36(原创首发)
瀛洲居士
序卦传云:《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意思是说,《晋卦》就是渐进、上进、前进的意思。努力前行,必有损伤,所以接下来圣人就推出了《明夷卦》。“夷”就是有所损伤的意思。
“明”一般表示光明、多指太阳;“夷”表示覆没、覆灭、消退。“明夷”是说太阳落入地下,光明不再,昏天地暗。寓指君子蒙难,时弊盛行,陷入困顿。
从卦象看,异卦相叠,离下坤上。离为火、为光、为太阳;坤为土、为大地;实为太阳没入地中之象。这是一艰难之卦。历代君王、君子都有蒙难的时候。圣人推出此卦,就是借以指导人们如何应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每当遇到这种天昏地暗,前途莫测的时候,圣人教你依时养晦,保护自己,坚守节操,等待光明的到来。
历史上,周文王做到了。【注:周文王,姓姬,名昌,季历之子,华夏族(即汉族)人,西周奠基者。季历死后由他继承西伯之位,又称西伯昌。共在位50年。商纣时为西伯,相当于伯爵、侯爵,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其子武王姬发有天下后,追尊他为文王】
箕子做到了。【注:箕子,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名胥余,作为中华第一哲人,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
勾践做到了。【注:越是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勾践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孙,周王朝建立后,勾践的先人被封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守宗庙,故建立越国。生卒约公元前520~前465。前496年,勾践即位大约两年后,即败于吴国。吴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忍辱负重,不断等待时机,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仲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国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当然还有很多善于韬光养晦的名人,可以这样说,他们大都得益于《周易》,特别是《明夷卦》和《遁卦》的启迪,最后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当然也不乏怀才不遇,消极避世,郁郁而终者。由此可见,善学易者,明哲;善用易者,聪慧;远离易者,蒙顿;不闻易者,未智。
(卦辞)明夷:利坚贞。
【注释】
(1)明夷: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坤上,与《晋卦》正好相反。一反日升地上之态,属日没地下之象。寓示天昏地暗,前途莫测。好像君子有所伤损,处境艰难。此时此刻,应当守中持正,依时养晦,也因此卦名为《明夷》。明夷即是指阳光消退、覆灭。
(2)利艰贞:利——有利;艰——艰难;贞——贞正、贞兆、卜问;意味适合卜问艰难之事,虽卜问艰难,但却为利好之兆。
圣人的每一卦辞都充满着哲理,就是教我们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用相对论来甄别事情的不同方面,从而达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弃之”。如果你有过人的才能、志向和美德,又能适时克制和顺从,就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灾难。用晦而存明(即表面糊涂,实则清明),期望和憧憬着:严冬已至,春天不远矣!
【译文】
《明夷卦》:卜问艰难之事还是有利的。
或:《明夷卦》:利于在艰难之中坚守正道。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注释】
(1)明入地中,明夷:太阳没入地下之象,称之为明夷。
(2)内文明而外柔顺:就内外卦而言,內卦为离、为火、为光、为文明;外卦为坤、为地、为阴柔,所以说“内文明而外柔顺”。这既诠释了《明夷卦》的寓意 ,又象征了文王的品德。
(3)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因此蒙受大难,或能够承受较大灾难,文王就是这样做的。以——此含有“是、似、如此、这样、因此”等意。
(4)“利艰贞”,晦其明也:卦辞所说的“利艰贞”,就像太阳隐晦它的光明一样。卦辞寓“利”侧重于“有利”,彖辞寓“利”侧重于“吉利”;卦辞寓“贞”侧重于“贞兆、卜问”,彖辞寓“贞”侧重于“坚贞”。
(5)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内心觉得艰难、困苦,但能够坚守信念、固持志向,箕子就是这样做的。
【译文】
《彖传》说:太阳沉于地下,似乎光明陨落,就是明夷的寓意。如果内心文明(有才能志向和美德),而对外能够忍让谦顺,就能够承受巨大灾难,周文王就是这样做的。卦辞所说“利艰贞”,犹如太阳隐晦光明(终会耀眼而出)。内心忍受艰难困苦而志向毫不动摇,犹如处在商纣王黑暗统治下的箕子那样。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注释】
(1) 明入地中,明夷:卦象离下坤上,犹如光明没入地下。就自然现象而言,每当日落西山,犹如太阳没入地下、隐藏地中。其光明不再外现,因称“明夷”。
(2)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作为君子者,应该效仿“明夷”现象,去管理民众,“用晦”表面看起来糊涂,实则是非常清明的。如果管理者明察秋毫、眼不揉沙,就势必会有“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的结局。
【译文】
《象传》说:离下坤上的卦象,称为《明夷卦》。作为君子者,应该遵循这种道理去管理民众,似乎糊涂,实则清明啊!
本卦和前面的《遁卦》很有相通之处,不妨结合起来学习,会更加相得益彰。
(爻辞部分从略)

依此卦预测:
运势:多讲多做透精明,难免主人猜忌生;寡言鲜为非懒惰,免于伤害一身轻。
事业:景气衰退眸不明,恐有暗流在涌动;窃贼天黑方得手,警惕骗子入尔厅。
买卖:繁华落尽终彻悟,缩手谨行或暂停;冷眼观察街市闹,浮云悠悠一场空。
旅行:前途不明勿攸往,意外伤害恐发生;静坐屋内尚有祸,怎可随意去旅行。
婚姻:两情相悦本好合,父母阻碍或因哥;坦诚以对终正果,假以时日更稳妥。
疾病:眼疾不断防近视,脾脏出血了不得;保护视力多养胃,方有一副好体格。
寻物:光线不明必有失,地下寻找当自知。
性情:性情多柔弱,女子更应知;美色多为惑,正心对现实。
方位:有利东、东南、南,不利西、西北、北。
推背图第十五象结合《明夷卦》寓示了“五代十国”的覆灭和宋朝的兴起
谶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海内纷纷,父后子前。
诗曰: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寰中自有真天子。扫见群妖见日头。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五代末造,割据者星罗棋布,惟吴越钱氏“钱四世”稍图治安,南唐李氏“李升叁世”略知文物,馀悉淫乱昏虐。大祖崛起,拯民水火。太小名香孩儿,手执帚着,扫除群雄也。」
唐宋之间曾有一段纷乱的历史,称之为五代十国。最后被赵匡胤统一为宋。
“天有日月,地有山川”,自然现象,宇宙规律,社会演变亦当如此。
“海内纷纷,父后子前”,寓示纷乱的政局,以致形成父子交替登基的局面。
“战事中原迄未休”,寓示地方割据,战事不断。
“几人高枕卧金戈”寓示无人安枕。
“寰中自有真天子,扫尽群妖见日头”,寓示会有真命天子救世,乱世平息,历史也会重见天日。
大树枝下有一蜂巢,巢周围有无数蜜蜂;树下一小孩,手持扫帚,除却蜜蜂。蜂巢酷似一硕大(甜)果子,寓意唐朝;众蜂纷餐,寓示众多诸侯国分割了大唐一统局面。小孩寓示“香孩儿赵匡胤”。
易经《明夷卦》,上坤下离,象征太阳落入地下,黑暗随之来临。正与五代十国现象吻合。
卦辞寓示占卜艰难之事,会获得吉祥。
彖辞寓示内施仁政,外施柔顺,象箕子文王那样坚守正道,则可吉祥。
象辞寓示处于昏暗时期,要像南唐李昇那样,广施仁政个,不轻言用兵,甚至不惜重金换得和平。
初九爻辞曰:“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寓示鸟儿应时低飞或是栖息是聪慧的,君子于行,动机再好,然时不宜,必会遭到责备。如果在遭受羞辱的情况下,宁可饿死,也不受嗟来之食。吴越国的钱镠、南唐国的李昇,偏安江南,审时度势,宁可耗费人力物力甚至臣服,也不轻易动武,确保了江南一带的和平。
六二曰: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寓示负伤时被坐骑救回是非常吉利的。柔顺为则,臣服中原,进贡财物,避祸得安,正是南方各地割据势力的智慧之策。
九三曰: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寓示南狩定有大获,但不可急于求成。后周世宗柴荣势必要南征,以结束割据之局面。
六四曰: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寓示归隐才是明智之举,否则会险象环生。柴荣逝后,赵匡胤果然率军南征,南方诸侯只得归于沉默,归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如隐入于“左腹”。
六五曰:箕子之明夷,利贞。《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寓示象箕子那样胸怀坦荡,适时隐退,必然得吉。南唐李煜曾不甘听命于赵匡胤,复遭讨伐,险些丧命,最后不得不臣服。
上六曰: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寓示南方诸国割据,在赵匡胤的征伐之下,接连灭亡,那些君王们就像太阳坠入地下,从此失去了耀眼的光辉。
(图片音频源自网络)
投稿请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