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望草原》
作者:野渡无人 诵读:芭妮
🎙开场语:
长调,是蒙古族最好的音乐。
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地域文化特征。这种独特的演唱形式,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
长调曲调不仅悠长,而且包含历史久远之意。长调最大的特点就是悠扬,曲调中饱含着浑厚和苍凉。 
✍文章正文:
当文字表达不了眼中的凄凉,无言,便是最沉重的悲伤;当歌声表达不了心中的悲伤,无言,便是最高亢的吟唱。
我是那只草原上传说中的雄鹰,辗转于历史的沉静和现实的喧嚣之中,我望尽了茫茫天涯,也望尽了寥廓的苍穹和广袤的草原,我振开那双翅膀,在壮阔的草风里,巡视着一览无余的孤寂,聆听着那曲来自天籁、来自远古空灵的绝响。
我从遥远的遥远,逐日而来,又从遥远的遥远,踏歌而去,长翼之下蒙古人哀怨的长调,声声揪住了我草原的心弦。风漫野吹过,拂动着我亮黑的背羽和那些模糊的图腾。那些草儿发黄的夜风里,烈酒和奶茶被酿成了草原汉子的血性和苍狼般的呼号。毡房夜夜的梦里,依旧是骏马卷起的烈焰般的狂飙,依旧是大河喧嚣奔腾,依旧是流雪般羊群唱成永恒的草原牧歌……
我想,长生天一定是偏爱这个粗犷的草原民族,要不是如此,又怎么会把这么美好悠长的曲调赋予他们呢?在一个无须登高就可以望尽天涯的草原,在一个阔大得几乎没有真实感的空间,一个人的灵魂被如此放纵和激荡,那是对高山、河流、草原、苍穹的一种精神依偎。我想,在这些魁梧粗壮、貌似强悍的人们心灵深处,需要长调的浇灌和滋润,需要烈酒去升华和激昂,需要我们无所畏惧。
那些剽悍的骏马,仿佛已经完全化入到草原之中,几千年来,不论是刀光剑影还是风吹草低;逐水而居逐草而眠的牧人、总是在马背上放飞豪迈、理想和浪漫。马背颠簸出野性、马背也颠簸出悲壮和豪情。历史苍茫的足音,在马的血液流淌中激荡飞扬。当牧人们在浩瀚的历史风尘中,追逐精神家园与物质家园的时候,马,便宿命般无可争议地承载着生存基地朝理想的芳草地寻梦而去……
马蹄声渐渐远去了,带走了草原千百年奔腾的往事,带走了蒙古人的狂热与辉煌。蒙古汉子用野性十足的马蹄和炙热的胸膛,融化了草原千年厚重的历史,以及草原和牧人千年来保持的青梅竹马之情和固守的贞操…… 我在草原之上,流着血一般的眼泪,问莫日根河畔的敖包:你是否依旧能够守护着这片梦境天堂般的草原?
夕阳沉重,如血如山,暗红的光芒洒在我的脊背,我沧桑的肩膀上,刻满落日的齿痕和草原大气磅礴的抒情。我在苍穹之间翱翔,我呼吸着巴尔虎草原对苍狼和天鹅图腾的膜拜,感知着草原沧海桑田的变迁,我品读着无声无息中叠进天空的一层层经久不衰、沸腾的文字。
我敏锐的鹰眼透穿了夕阳、透穿了沙尘、透穿了黑色历史的时间。我孤独地徘徊,没有人能够读懂并和我交流那些洒落在无际草原上沙尘衍生出的象形文字…… 草原遥远的伤口被岁月掩住,等待着为智者的目光重新撕开。敖包前的牧人们,依旧顶礼膜拜着天堂般的草原,默默回味着千里纵横的豪情……
我是那只草原上传说中的雄鹰,辗转于历史的沉静和现实的喧嚣之中,我望尽了茫茫天涯,也望尽了寥廓的苍穹和广袤的草原,我振开那双翅膀,在壮阔的草风里,聆听着那曲来自天籁来自远古空灵的绝响。
🎤主播简介:芭妮(Bunny):来自辽宁沈阳,多家诵读平台主播,热爱中英双语诵读。希望做一名“声音者”,用声音记录生活、传递情感,通过声音结交志趣相同的朋友,相信声音与美好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