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别离》
作者:卫子
高考结束月余的一天下午,我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独自欣赏着毕业合影上同学们那一张张唯美稚气的笑脸,心中满是思念、怅惘等复杂心情,思绪也一下子回到了一个月前学生离校的那段日子。
受疫情影响,这一届考生经受了不一样的高考复课生活:枯燥乏味的线上授课,意外延期的高考,百日誓师取消了,毕业典礼取消了,说好的狂欢活动没有了,就连毕业照也是三易其时涉险过关。但不管怎样,该来的还是要来,该面对的还得面对,因为一代人必须有一代人不一样的经历和使命。
到了六月底,学生已是人心惶惶,不停有人来问同样的问题“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放假?什么时候举行毕业典礼啊?”就这样在忐忑不定中一直捱到7月3日的早晨。早读刚上,年级部突然发出通知“中午12:00放假”,尽管已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天天嚷着让早点放假,但真正事到临头,所有学生一下子慌了神,一个个眼中流露出的全是离别的伤感、无奈与不舍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毕业离别的场面虽算不上惊心动魄,但也足以令人执手看泪眼、凭轩涕肆流,我这个带过多年毕业班的“老板”也没有例外,因为每一届学生都是我的过往,是我呕心沥血的杰作,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个教学楼里,互道“珍重”的声音此起彼伏,同学们三三两两们或相互拥抱,或题写留言册,簇着老师在办公室、楼道或教室里合影留念的往往而是。不少女生在和你道别时,正说着笑着忽然就潸然泪下,以至于泣不成声,惹得旁人也眼泪汪汪,情不能已。一节课下来,女同学几乎个个都红肿着眼睛,都在悄悄地以手拭泪。这令人伤感的离别场面,用“含泪的微笑”、“甜蜜的伤别”来形容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最后一节课快下了,真正的离别马上就要到来,我高歌一曲《少年壮志不言愁》,一下子将哀伤的气氛推向另一个热闹的高潮,同学们跟着热烈鼓掌、大声欢呼、一起唱和,尽情释放着积攒已久的激情与活力。此刻,回荡在教室上空的只有昂扬奋进的旋律,展现在同学们身上的是魅力四射的青春风采。
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着快乐自信的笑容,我不由想到了一句古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谁说从古到今的别离应该是哀伤凄凉的,今天,在所有朝气蓬勃的学子身上,我看到的是凝结在师生、学友之间的诚挚深情,是放下一切纠葛与偏见的磅礴大气,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凌云壮志。是的,没有悲伤和眼泪的离别是不完美的,但没有了“少年心事当拿云”的万丈豪情更不符合当代中国青年的行事风格。我们今天的离别就应这样完美地结合起来。
从中午12点开始,我在教学楼、宿舍楼之间来回奔走,和同学们逐个拥抱告别,直到下午2点,目送班上最后一名学生抗着东西走出校门后,我才缓过神来,开始一个人去默默感受人去楼空的空旷与凄凉,慢慢咀嚼相亲相爱之人突然离开后铺天盖地的寂寞与孤独。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已经和他们融为一体,他们以前、现在甚至将来已经永远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谓师生情深,带过这么多届毕业班,每个学生绝对有着“不同于另一片叶子”的纹理与内涵,那些独一无二的面孔和过往已成为我情感世界的根和魂,成为我记忆之河中朵朵美丽的浪花,历久弥新,成为我人生、事业中最甜蜜的那一部分。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照片上的影像逐渐模糊起来,我长长地叹息一声,轻轻地合上相册,脑海中浮现的还是那一张张唯美稚气的笑脸 ,心想“你们若不来,我又不能去,高考前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便不由得暗自神伤,开始忧慼起来了。
正这样在桌前沉思枯坐着,班上团支书记的电话忽然来了。
“老师,您走哪儿啦?我们都到齐了,要不我在饭店门口接您吧。”
呀!我一拍脑门,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学生前几天就跟我约好,今天晚上全班要举办谢师宴呢!
“好,好,好!不用久等,我马上就到。”
原来,我们并没有分离,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
作者简介:闫红卫,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本科学历,现于宝鸡某重点中学任教。业余时间喜欢写作,已有数篇作品在网络期刊上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