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说话的仇恨
文/于公谨
很多时候,很多实话是不可能会让人相信,可能是谎话更容易让人相信。这里面道理是没有办法说出来的,也说不清楚;而婉转的说法,就是我们毕竟是人,不可能会不犯下错误;所以,对于真话和假话的判断,都是有着一种简单直接的理解而已,那么误判在所难免。这是自我安慰的说法,或者是一块遮羞布,遮挡自己的判断。
因为判断出现了失误,很多时候,就会弄出很多的事情。比如,曾经和奚、九子、奎子等几个人聊天的时候,奚说,我早晚会从农村调回来的。奚是一个农村人,好不容易考上了中转,读了警校,成为了警察。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我是比较理解奚的,也是觉得奚的不容易。奚是农村的孩子,读书在城市,首先就是营养跟不上;这让他不得不加倍努力,目的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并没有什么错误的。
还有,奚和很多人都是不同的,他的父亲去世很早,只能是靠着他的母亲;而他的母亲,也在他读书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只能是靠着亲人和大家的资助,才能继续读书。曾经和奚同学过的一个人说,奚怎么可能会做什么什么(官职)?就他那样?我说,你是不知道奚的处境。她说,我知道奚的处境;奚当时是很困难,经常上我们家找吃的;只是没有想到,他会有出息了。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知道奚当时读书的处境;他的目的,就是为走出农村而努力的;正如他的二嫂说的,就是为了走出农村;毕竟农村是太累了,而且摆脱不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如果不想要做农民,就需要付出努力。奚当然是拼命的。从学校毕业,就被分配到农村;他本来就是想要摆脱在农村的目的,结果是到了农村,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
当时,奎子听了,并没有当着奚的面说什么;当奚走了,就说我才不相信,指什么调回来?没有门,没有窗的,就凭嘴调回来?我说,你不说话,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哑巴的。奎子说,我说错了什么?我说,我不知道你说错了什么,只是觉得,你把话说得太满,总是不好的。奎子不可能会听从我的制止,还是继续说着奚什么。
我没有心思听下去,就转身离开了;因为我对奚是比较了解的;可能是奚成长环境决定的,他做事情,有时候是不择手段的;这一点恐怕是奎子没有想到的;可能是想到了,知道了,也是觉得,他不可能会指望奚做什么,或者是奚仅仅只是一个农村孩子,仅仅只是一个小警察,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才会这样言语中对奚进行鄙视,也是对奚进行攻击的。而奚这个人,如果是没有什么前提的情况下,不可能会对奎子做什么,或者是怎么样,却不可能会不记得。
过了很久,我再一次遇到了奚,就知道奚是从农村调到城市;再过一段时间,奚就成为了派出所副所长;而无意中知道,奎子曾经找过奚办事情,结果是灰头土脸地回来,同时对奚进行埋怨的。我说奎子,你当时是怎么说奚的?
奎子说,奚不在场。我说,你怎么知道别人不会告诉奚?我当时那么制止你,你却还是说?这就是说话引起了仇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