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园记
文/刘其强

热在中伏,连续几天潮湿闷热桑拿天的煎熬,实在让人打不起精神。上午九点多钟,天空中阴云聚合,不一会就开始下起蒙蒙细雨,气温也显得没有那么热了。正好我和妻子也已好长时间没去过森林公园,一商量就即兴开始了雨中游园之旅。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经过十多分钟的车程,大约九点半左右我们就到了“颐寿园”风景区,这里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核心区域。接近景区,首先映入眼睑的是绿树掩映中的一块巨型青石,上书“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_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猩红的大字非常醒目,它的背后就是“颐寿园”的正门。

按照疫情期间游览要求,我们扫码进入景区。景区内观光路两侧的草坪和一眼望不到边的古桑树群在细雨洗礼下显得愈发绿意盎然,满园含翠,郁郁葱葱,生机勃发。沿路前行,一边欣赏雨中桑园的静谧安详,一边不时发现路边草坪中开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野花,仔细看这个季节开的最绚烂的是一种俗称“猪秧子草”的野花,花有点淡蓝色,在茂密的草丛中一簇簇的绽放着,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小兔子等食草动物非常爱吃的优质饲草,记得小时候拔草要专门找这种草还不少费劲呢!再往前走就到了景区著名景点“如意湖”,因形状酷似“玉如意”而得名,水中睡莲荡漾,珠落玉盘,盛开着朵朵洁白莲花,在湖光倒影映衬下显得格外端庄脱俗,圣雅绝尘。飘飘丝雨中漫步在湖心九曲廊桥和凉亭之上,望着繁衍生息了千百年,造福一方百姓的古桑林依然那么生机无限、活力四射,由衷感到大自然真的太伟大了。千年古桑浑身都是宝,桑叶可茶饮,降糖醒神,是不可多得的茶中圣品。果实可充饥亦可深加工为果酒,还可晒成椹干食用,亦早已走出国门,销往世界。还有就是一般人很少见到的林中极品“桑黄”,那可是抗癌之王,价值连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言诚不欺我也。

过了“如意湖”,右转大约300米左右,就到了著名的“福禄寿喜”和“七仙女”林,这是一片历经沧桑,充满神奇传说的所在。在景区观光路西南角向东折返的拐角处,南侧是七颗成“北斗七星”状排列的古桑树,传说是“七仙女”下凡贪恋人间美景而羽化成椹树常驻此间,当地人俗称“七仙女”林;北侧是四颗成“正方形”状整齐排列的古桑树,树干粗壮,直刺苍穹,当地素有“福禄寿喜”的说法,寓意它能带给人们幸福生活,永享平安盛世。七仙女也好,福禄寿喜也罢,寄托了人民向往过上幸福生活,期盼平安健康的美好愿望。

顺路东行约200米,路南即是两颗遒劲的古桑树,又称“双龙树”,一曰腾龙桑,一曰卧龙桑,已历经1500余年风霜雪雨,堪称此园的镇园之宝和活化石。再前行不远,“刘秀御笔题天果”的雕塑进入我们视野,旁边几颗枝繁叶茂、虬干参天的巨桑在周边桑林中格外显眼,树下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塑像和介绍,据说西汉末年,刘秀起兵反抗王莽统治,一次行军到故道,人困马乏,偶食成熟椹果后,精神大振,士气高涨。刘秀称帝后回想此事,龙颜大悦,遂御笔亲题“天果”二字,从此留下了“天果”美丽的传说。

顺着园中旅游标识,我们呼吸着林中新鲜富氧空气,折向西北方向,沿着青砖铺就的小路一路向上走到了夏津著名治沙县令“朱国祥纪念馆”,朱县令带领人民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奠定了今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基础,居功至伟。他的纪念馆居于这片沙丘的最高处,仿佛仍旧深情地俯瞰着他脚下这方土地和人民。下了土丘,西行不远在如意湖北岸,是“蔡顺拾椹”和乾隆雕塑。“蔡顺拾椹”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而帝王树据说与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故事有关。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的时光在我们悠闲的游园中过去了。颐寿园过去已来过多次,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从未像这次这么从容,园中几乎无游人,没有了椹果节期间人声鼎沸的喧嚣,独享着炎炎夏日的一抹清凉,徜徉在林间蹊径,仔细体味着大自然赋予的特有的惬意与安详,心情也自然沉静下来,有一种置身世外桃源的奇特感觉。在茫茫尘世,能暂时远离浮躁静下身心亲近大自然,享受雨中漫步的自得和安然,应该也算是可遇而不可求了吧!此情此景,不由得吟出几句小诗:
七绝.雨中行
细雨穿空落,林深曲径幽。
清凉驱暑意,滴翠醉双眸。

作者:刘其强

刘其强,男,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人,现在夏津县商务局工作,公务员。平时喜爱文学,工作之余开始尝试诗词创作,作品散见于诗词选刊、夏津棉花地等刊物及部分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