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鲜血染红的土地(组诗)
文/唐长青
(一)
红军长征留下诸多的革命遗址
天城是湄潭县红色革命老区之一
天城,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
惊恐上厂沟,血沾凉风洞
血染青草窝猫田沟的故事发生在这里
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土地
1934年天城这个红土地让人记忆
天城是祖国画册的一页,到处是红色
充满着希望,让人骄傲自豪
失散的姓胡的一名红军
被当地姓朱的一位农民收养
1958年天城政府送到湄潭县政府再送他回家
(二)
第一次被杀害的红军是4个侦查兵
他们是红军长征路上的先遣部队
以唱猴戏为名进行掩护
负责侦查沿途的敌人武装和布置
以利于红军大部队的前进
他们在这块土地上默默做工作
在天城街上唱猴戏的时候
为打听敌人的情况不幸被敌人抓住把柄
敌人对这4位红军战士严刑拷打
使用灌辣椒水、用禾麻抽打
逼他们说出任务及最重要的红军情报
但这几名战士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战士们镇定自若没有告诉敌人的一切
于是他们把几个红军押到青草窝
刽子手们将战士悄悄的杀害
地方是德荣村金马组赵家沟上方400米的响洞
把他们的尸体扔进了深不见底的消洞里
第二天姓钱的农民下洞去背出来安葬
(三)
1935年红军大部队经过天城
驻进了湄潭县城第九军团罗炳辉部队
部队住在湄潭县城的文庙这个地方
有一小分队行进到天城小溪金赞垭时
反动武装团团包围了他们
战士们与敌人展开生死博斗
终因寡不敌众的战士被敌人抓住了
把他们关在文昌宫里严刑拷打
战士们想了很多种逃生的方法
都因敌人看守太严而没有成功
敌人因得不到关于红军的任何情报
就决定杀害这7位红军战士
(四)
1935年红军长征九军团由余庆到湄潭
部分红军进驻离县城四十里的永兴镇
发动群众成立抗捐委员会
永兴的9名红军到天城乡建立抗捐会
在路上寒冷的北风裹着大雪
铺天盖地地向人们砸来,缺衣少食
他们有时倒在雪地上爬起来
有时靠着顽强的毅力坚持着
雪水已滞水泥泞的路成了稀泥他们走着
寸步难行走到天城德荣白果寨凉风洞
被当地的国民政府的团防队杀害
手砍软了砍到最后一个看到年轻
敌人在他的脖子上连续砍了几马刀
就把年轻的战士推下洞去
敌人们就在洞出口的寨子农民家烧火取暖
过了1个小时这名红军战士从洞口爬出来
在一个沟边浇水洗伤口上的鲜血
突然被烤火的有个土匪发现
大家又去把这个红军押到方龙山寺庙里
五花大绑绑在房子的一根柱头上
敌人用宽背薄刃的马刀残酷杀害
北风呼啸阴雨霏霏黑暗笼罩着天城
整个天城变得死一般的沉寂、凄凉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
(五)
1949年解放后天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为了肃清反动势力和国民党残余武装
天城也驻进了一批人民解放军
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新政权
土地改革运动在他们的带领下
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1950年1月的一天解放军指导员汤学敏
一个革命意志软弱的姓夏的民兵来诱骗他
说请到他家去过年,由于是自己人
汤学敏指导员就相信了他
便和乡干部谭发育(永兴德隆人)一起去
没有警惕他们刚走进大门
就被埋伏在门背后的几个土匪抓住了
土匪把他们两个押到上场沟
还有现在健在的老人刘长征(88岁)陪杀场
刘长征老人当时是儿童团团员
经过一条小河时突然开枪把2人杀害了
还用石头把他们的尸体压在河沟里
后来我们的大部队赶来才把他们运回来
安葬在天城街背后马道子陵墓里
墓碑右侧小字为:“汤学敏烈士”
汤学敏三字的左侧镌刻着“谭发育烈士”
汤学敏、谭发育同志安息吧
被杀害的革命同志的鲜血染红了天城这块热土
(六)
我们不会忘记你们这些先烈的
追思烈士的丰功伟业
血染土地今人的亲情回忆
红土地天城之启发
创美好社会之远景
天城这块血染的土地让人震撼
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
我们必须感悟红色革命的精神
弘扬红军抛头颅洒热血的正气
增强今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不忘初心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牢记历史铭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
2020年8月7日于贵阳南明河畔
作者介绍:
唐长青,男,汉族,笔名:乐翻天,半壶水。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贵州省乡村名师,中国作家交流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湄潭县天城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天城镇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天城镇文联主席,湄潭县作家协会理事,湄潭县文化遗产研究会副秘书长,湄潭县傩文化研究会党支部副书记兼秘书长,湄潭县楹联学会秘书长,湄潭县精神文明建设宣讲团团长兼秘书长,中华谱志文化研究会西南分会副会长,现任平坝区第三中学办公室副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出版诗集《无悔》。任《中学课程辅导》《时代青年》《速读》杂志编委,《学习导刊》杂志副主编,2016年获全球华人国际音乐节词曲创作大赛银奖,2017年获湄潭县师生书法大赛一等奖,2018年获全国学校美育骨干教师,2019年获全国书法大赛二等奖,2019年获贵州师范学院学科实习指导教师,2020年获世界华语童谣童诗大赛优秀奖,2020年7月获《芙蓉国文汇》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