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种创造
——读陕西诗人张宏斌作品《青花瓷》有感
文:🇨🇳怡凡(香港)
笔者从海外诗友私发平台中,发现来自陕西西安诗人张先生作品,一眼就盯住不放,让人有说不来的惊喜。在这浮澡的社会,居然还有传统创作意识,而且还有自我情愫融合在一起的创作写手。于是通过诗友简单介绍,得知刚出道不久的诗歌爱好者,这下让笔者兴奋不已。诗歌是自然流成,不是走马行空而得的。
诗是一种发现,一种创造。「诗」这个词,在外文中,原意就是「创造」的意思。不是模仿、不是因袭(反复使用),有创造才有新鲜感。假设机器零部件成批生产,安装在同一类型机器上,甚至安装在不同类型使用时,诗,就失去意义了。「一首诗始于情趣而终于智慧。」诗的形成实际上是情感和感觉系统的综合体。地域特征,自然形态,生活方式,以及与这些密切相关的文化心理结构相互交融,在诗人强烈的意识渗透下所形成和创造出来的另一个崭新的世界。同时,也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的结晶。让我们走进诗人內心世界,去体验一下《青花瓷》给读者带来什么样的再创造。诗中描述——
浴火 重生的泥胎
描绘蓝色梦想
轻弹 每一声都是绝响
从作品中,折射出诗人用眼睛观察、用心去体验生活的人。最关键的是,能从所见所闻的情景转换成诗歌语言,加上自己的个人情感,个人情绪的融合,以及字与词的精准把握的相当出色。从看到想,从想到情感的延伸,由逻辑上出发(生活逻辑和语言创作逻辑)。前两句只是观察和体验的过程,那么「轻弹」是整首作品的转折点,也是此首亮点所在,起着角色在微妙中相互转换,「绝」有双关之意,让这首作品增色不少的故事情节。
诗,是否有新鲜感,和有没有新的感知度、时代潜意识有着母体的联在关系。让诗去把握时代、去展现时代,那就需要「时代精神」去完成。一个时代精神,主要是从一个时代的人的心灵中去挖掘,从心态、心理结构和个人情绪中获得。而新的思想、观念,也寻求着新的思维方式、感觉方式、表达方式,来开掘丰富而繁复的內心世界和生活的把握。美国著名意象派诗人威廉斯曾经说过:「没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没有随后追加的意念,强烈地感应和观看事物,体现实有」。
写于香港造诗楼
2020.3.28
【作者简介】怡凡,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唯美诗歌学会会长、唯美微型诗社社长、香港书评家协会常务理事、香港文学促进协会会员、香港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小诗苑》、《唯美微型诗》纸媒刊物主编。出版个人诗集《微雕的诗语》,以及主编《诗海》系列丛书,作品在世界各地华文诗刊和微信各大平台上。著名微型诗人、生态摄影师、篆刻家。诗观:穷尽一生,力求真善美!!